具身智能:大模型引爆AI新浪潮,科技巨头抢滩布局未来
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网址
引言:AI的下一站,从云端走向现实
2023年,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一句“AI的下一个浪潮是具身智能”,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指明了新的航向。这一论断迅速在全球科技界引发连锁反应。从春晚舞台上灵活舞动的机器人,到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展示的复杂交互能力,具身智能正以惊人的速度从科幻概念演变为触手可及的现实。
当云端的大模型算法竞争日趋白热化,腾讯、阿里、字节、京东、美团等互联网巨头已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物理世界。它们不再满足于让AI停留在虚拟空间,而是致力于将强大的智能“装进身体”,打造能够与环境真实交互的智能体。一场围绕具身智能的“抢滩登陆战”已经打响,这不仅是技术的较量,更是对未来产业格局的深度布局。
什么是具身智能?从虚拟走向现实的AI革命
要理解这场变革,首先需要明确具身智能 (Embodied AI) 的核心概念。与主要存在于服务器和程序中,依赖抽象数据处理的传统人工智能不同,具身智能强调通过物理实体与环境进行交互来学习和行动。它构建了一个“感知-思考-行动”的闭环,让AI能够真正理解并作用于物理世界。
很多人将具身智能简单等同于人形机器人,但这只是其最直观的形态之一。广义上,从智能扫地机器人、自动驾驶汽车到高空作业的无人机,任何具备物理实体并能与环境交互的智能系统,都属于具身智能的范畴。
引爆这一赛道的关键催化剂,正是大语言模型(LLM)的突破。以 ChatGPT 和谷歌的RT系列模型为代表的技术,为机器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大脑”。
- 传统机器人:依赖于复杂的编程和预设指令,任务泛化能力极差。
- 大模型加持的机器人:能够理解自然语言指令,进行逻辑推理,并将从海量数据中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在物理世界中执行的动作。例如,谷歌的RT-2模型,能让机器人像人一样理解“把桌上红色的苹果递给我”这样的模糊指令,并准确执行。
这种“大模型之脑”与“机器之身”的结合,彻底改变了人机交互的方式,也为机器人的通用性应用打开了想象空间,推动了人工智能向着更高阶的AGI(通用人工智能)形态迈进。
政策与资本双轮驱动,万亿赛道加速开启
技术的突破迅速吸引了政策和资本的目光,二者共同为具身智能产业的发展踩下了油门。
在政策层面,中国已将具身智能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从工信部印发《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到《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其列为未来产业重点,再到北京、深圳等地方政府出台雄心勃勃的产业发展计划,一系列信号表明,具身智能被视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之后的又一颠覆性产品。
资本市场同样热火朝天。据统计,仅2025年上半年,国内具身智能产业链的融资金额就高达195亿元。资本的涌入不仅为初创企业提供了弹药,也反映了市场对该赛道长期价值的高度认可。在技术、政策、市场需求的多重驱动下,具身智能正从一个前沿概念,迅速成长为一个前景广阔的万亿级产业。而这种高速发展,也预示着巨大的AI变现潜力。
巨头们的棋局:四大阵营的差异化战略
面对这个决定未来的新战场,中国互联网巨头们基于自身的核心业务和战略优势,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布局路径,大致可分为三大阵营。
阵营一:场景驱动的急行军(美团 & 京东)
美团和京东的布局逻辑最为清晰:服务核心业务,解决现实痛点。它们的业务高度依赖于线下履约和物流,人力成本是巨大的挑战。因此,它们投资和研发具身智能的目标非常明确,即提升自动化水平和运营效率。
- 美团:采用“广撒网”策略,密集投资了宇树科技、它石智航等多家公司,覆盖硬件、模型、一体化方案等全产业链。其投资逻辑紧扣“本地生活服务”场景,如研发用于后厨、药房、外卖柜的智能机器人,旨在解决人力密集型业务的效率瓶颈。
- 京东:以“快节奏、高密度”著称,其投资和自研双管齐下。一方面领投逐际动力等具备量产能力的企业,另一方面成立具身智能专项部门,推出“JoyInside平台”,旨在将京东的大模型能力注入各类机器人,构建服务于自身零售和物流体系的强大闭环。
阵营二:平台赋能的生态玩家(腾讯 & 阿里巴巴)
与美团、京东的“实用主义”不同,腾讯和阿里的布局更侧重于平台和生态建设,希望成为产业的“赋能者”。
- 腾讯:明确“不做硬件,只做伙伴”的定位。其推出的具身智能开放平台 Tairos,旨在为所有机器人厂商提供从底层模型到仿真、部署的全栈式技术支持,扮演着“安卓”系统般的角色。通过投资智元机器人等明星项目,腾讯着力于构建一个开放合作的生态系统。
- 阿里巴巴与蚂蚁集团:采取“投资+自研+生态共建”的立体化打法。蚂蚁不仅投资产业链关键企业,还成立子公司自研人形机器人,并建设开放训练场,联合上下游伙伴共同探索家庭服务、养老护理等更广泛的应用场景。
阵营三:低调潜行的自研派(字节跳动)
字节跳动在具身智能领域的动作相对低调,但其野心不容小觑。它主要通过关联基金进行战略投资,同时在内部悄然组建并扩大机器人研发团队。这种“以投促研、以研带产”的模式,显示出其着眼于长远技术积累和产品自控的战略意图。
未来展望:挑战与机遇并存的AGI之路
尽管前景光明,但具身智能的规模化落地仍面临诸多挑战,包括核心硬件(如伺服电机、传感器)的成本与性能、软硬件的深度耦合、以及在复杂非结构化环境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等。
然而,这场由大模型驱动的具身智能革命,无疑是通往AGI的必经之路。它将深刻改变工业制造、社会服务乃至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对企业和个人而言,紧跟这场变革的步伐,持续关注最新的AI新闻和技术动态至关重要。
要深入了解行业前沿,探索 ChatGPT、Claude 等大模型的最新应用,像 AIGC.bar 这样的AI门户网站,提供了全面深入的行业洞察和前沿AI资讯,是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脉搏的绝佳平台。
结语
从云端到现实,从代码到行动,具身智能正在开启AI发展的新篇章。互联网巨头们的纷纷入局,不仅加速了技术的成熟和商业化进程,也预示着一个由智能体深度融入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全新时代的到来。这场竞赛的终点远未到来,但其过程必将重塑我们所熟知的世界。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