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哲轩引爆AI科研革命:ChatGPT如何重塑数学证明的未来

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网址
菲尔兹奖得主陶哲轩,一位站在数学之巅的天才,最近将目光投向了人工智能。他没有让AI去独立破解世纪难题,而是进行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实验:让ChatGPT担任他的“代码翻译官”和“编程助理”,将一篇人类书写的复杂数学证明,逐行翻译成计算机可以严格验证的形式化语言。这场人机协作不仅成功了,更揭示了一种名为“vibe coding”的全新科研范式,预示着AI正在深刻地重塑科学研究的根基。对于渴望了解并实践这一前沿方法的国内用户而言,探索 ChatGPT国内如何使用 的稳定渠道,如访问 ChatGPT官方 授权的镜像站 https://chat.aigc.bar,正成为连接未来科研模式的关键一步。

“氛围编程”:人机协作的新境界

陶哲轩与AI的这次合作,核心在于解决一个困扰数学界数十年的“埃尔德什第613号问题”的反例证明形式化。这个任务极其繁琐,需要将抽象的数学逻辑转化为精确无误的Lean代码。陶哲轩并未选择亲自编写每一行,而是开创性地采用了“vibe coding”(氛围编程)模式。
这是一种怎样的模式?
  • 人类担当指挥家:陶哲轩把握着证明的整体方向和核心思想,他不下达精确到每个字符的指令,而是像乐队指挥一样,给出高层次的引导和直觉。
  • AI充当演奏者ChatGPT 负责将人类的思路“即兴”转化为具体的Lean代码片段。它像一个不知疲倦、精通语法的乐手,快速生成大量代码,供指挥家审阅。
  • 证明助手是裁判:Lean系统则扮演着最严苛的裁判角色。任何一行代码,只要存在丝毫逻辑瑕疵,都会被它无情地标红驳回。
这种合作方式充满了动态的拉扯与磨合。AI能迅速理解论文中的数学“黑话”,并给出正确的命题陈述,甚至能举一反三,自行证明一些简单的引理,让陶哲轩都为之惊喜。然而,当触及证明的核心或需要创造性跨越的步骤时,它又会频繁“跑调”,生成大量冗余甚至错误的“意大利面条代码”。
正是在这种“你来我往”的互动中,一个长达1125行的、被机器完全验证的证明诞生了。这证明了“氛围编程”的可行性:人类的智慧负责导航,AI的效率负责执行,而形式化工具的严谨性则保证了最终结果的绝对可靠。

AI:是得力助手,还是“猪队友”?

让AI参与如此严肃的数学证明,它究竟是提升了效率,还是增加了麻烦?陶哲轩的答案是明确的:利远大于弊
作为得力助手,AI的优势体现在:
  1. 超凡的阅读与翻译能力:它能快速消化充满专业术语的数学论文,将其转换为更结构化的定义和命题,极大地节省了研究者前期理解和转化的时间。
  1. 惊人的编码效率:对于常规定义、基础引理和语法细节,AI几乎可以瞬时生成。这让陶哲轩从大量繁琐的查阅和基础编码工作中解放出来,专注于更具创造性的核心逻辑。
  1. 意想不到的纠错功能:在互动中,ChatGPT甚至能发现陶哲轩指令中的一些微小瑕疵(如参数错误),并主动修正。它不仅是执行者,偶尔还能扮演“质检员”的角色。
陶哲轩估计,如果没有AI的帮助,他自己从零开始完成这项工作,至少要多花一倍以上的时间和精力。
然而,AI也展现出明显的“猪队友”特质:
  • 缺乏真正的创造力:在关键的、需要深刻洞察力的证明步骤上,AI往往会卡壳,反复生成无效代码,陷入逻辑死循环。
  • 机械性的思维:AI会遗忘前提、引用错误定理,把简单问题复杂化。它需要人类不断地进行“拉回”和“指正”,才能使其回到正确的轨道上。
  • 代码质量堪忧:AI生成的代码虽然最终通过了验证,但其过程充满了冗余和绕路,结构混乱,远非优雅。
这清晰地表明,目前的AI在科研中扮演的是一个能力超群的助理,而非独立的思想者。人类的洞见、直觉和宏观掌控力,在现阶段仍是不可或缺的。

从埃尔德什问题看AI的实战能力

陶哲轩的实验并非孤例。几乎在同一时间,另一项关于埃尔德什猜想的研究也因AI的介入而引发轰动。
数学家鲍里斯·阿列克谢夫和达斯汀·米克森找到了“埃尔德什第707号问题”的一个惊人反例:集合 {1, 2, 4, 8, 13}。这个简单的数字组合,终结了一个悬而未决数十年的猜想。
更具开创性的是,他们决定效仿陶哲轩,使用 ChatGPT官方中文版 等工具将他们的发现形式化。他们不仅用AI验证了自己找到的新反例,还让AI“考古”式地将一位前辈数学家在1947年给出、却长期被学界忽视的另一个反例也编写成了Lean证明。
最终,AI生成了数千行被严格验证的Lean代码。两位作者感叹:“正式证明几乎每一行都是ChatGPT写的”。他们甚至在论文初稿中将ChatGPT和Lean列为共同作者,以肯定其巨大贡献。这个案例雄辩地证明了,AI不仅能辅助前沿发现,还能帮助我们重新审视和巩固已有的知识宝库,确保数学大厦的每一块砖石都坚固无比。

数学研究的“工业化”:未来已来?

这些成功的案例标志着数学研究乃至整个科学领域正在进入一个“AI辅助时代”。陶哲轩将其称为“数学的工业化时代”,AI正像工业革命中的机器一样,极大地扩展人类科学家的能力边界。
当然,也有学者对此表示担忧。他们害怕过度依赖AI会让研究者,特别是年轻一代,失去亲自动手、“弄脏双手”所带来的深刻理解。
然而,历史的潮流似乎无法阻挡。从算盘到计算器,再到计算机代数系统,每一种新工具的出现都曾引发类似的讨论,但最终都深刻地改变了数学家的工作方式。如今,AI正成为书桌上新的标配。
未来的科学家,或许更像是一位运筹帷幄的总指挥。他们负责提出最具洞察力的猜想,设计最高明的证明策略,然后将繁重的计算、验证和形式化工作调度给AI这个强大的“执行军团”。人类的智慧将更多地集中在创意的源头,而非过程的细节。

结论

陶哲轩与ChatGPT的这次“合奏”,不仅仅是完成了一项具体的数学任务,它更像是一首序曲,奏响了人机协作探索科学真理的新乐章。AI不会取代伟大的思想家,但它正在成为思想家手中最锋利的工具。它让曾经因过于繁琐而不敢尝试的任务变得可行,让验证过程的严谨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对于每一位走在科研道路上的人来说,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学会如何与AI共舞,驾驭其强大的能力,将成为未来顶尖人才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对于希望亲自体验这种前沿科研方式的研究者和爱好者,寻找一个稳定可靠、确保体验ChatGPT不降智的平台,如 https://chat.aigc.bar,将是迈向未来的第一步。这场由AI引爆的科研范式革命,才刚刚开始。
Loading...

没有找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