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AI腔:奥特曼警告,别让ChatGPT格式化你的语言
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网址
你是否曾有过这样的瞬间:在社交媒体上刷到一篇帖子,或看到一段视频评论,总感觉字里行间透着一股不自然的、过于“标准”和“完美”的味道?甚至在与朋友的聊天中,也感受到一种模板化的、缺乏情感的“程序味儿”?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你可能已经遇到了正在悄然蔓延的“AI腔”。
这种现象已经引起了“ChatGPT之父”萨姆·奥特曼的警觉。他公开吐槽,人们正不自觉地开始像大型语言模型(LLM)一样说话,这让人际互动“感觉很假”,并担忧这种趋势可能会让我们失去人性中最宝贵的部分。本文将深入探讨“AI腔”的成因、其对我们社交生活的潜在威胁,以及我们该如何驾驭AI,而非被其同化。
什么是“AI腔”?一种正在蔓延的社交“新病毒”
“AI腔”(LLM-speak)并不是指内容由AI生成,而是指人类在说话和写作时刻意或无意地模仿AI的语言风格。这种风格通常具备以下特点:
- 用词考究且重复:频繁使用“深入探讨”(delve into)、“值得注意的是”(it's noteworthy that)、“总而言之”(in conclusion)等略显正式和书面化的词汇。
- 结构严谨但刻板:习惯于采用“首先、其次、最后”或总分总的逻辑结构,条理清晰但缺乏灵活性和口语的自然感。
- 情感中立且空洞:语言客观、全面,但缺少个人情感、偏见和独特的语气,显得“塑料感”十足。
如今,“AI腔”已成为新的“社交红线”。在Reddit、微博等社交平台上,“说话像ChatGPT的,统公拉黑”已成为许多用户的共识。人们不仅反感由AI批量生产的低质内容,更开始警惕那些说话像AI的真人。这种现象的背后,是对真实、生动和个性化交流的渴望。
从奥特曼到学界:为何我们都对“AI腔”感到警惕?
奥特曼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学术界的研究也为这一现象提供了实证支持。
首先,是语言习惯的悄然改变。 德国马普人类发展研究所的一项研究发现,在ChatGPT发布后,诸如“explore”、“examine”、“delve”等词汇在人类的日常邮件、论文甚至播客中的使用频率显著增加。这表明,AI的语言模式正在潜移默化地“写”入我们的大脑,重塑我们的词汇库。
其次,是语言多样性的丧失。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指出,ChatGPT这类模型在训练过程中倾向于标准化的语言(如标准美式英语),这无形中会强化某些语言的“优越性”,同时压制方言和非主流表达方式。长期来看,这可能导致全球语言的同质化,削弱文化多样性。
最终,这些变化指向一个更深层次的担忧:我们是否正在失去真实的人性连接? 当每个人的表达都变得像AI一样精准、客观、有条理时,那些充满个性、瑕疵甚至矛盾的真实情感和思想将无处安放。社交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碰撞与共鸣,而“AI腔”正在将这条纽带变得冰冷而脆弱。
AI正在“逆向训练”人类?语言同质化的深层隐忧
我们通常认为,是我们利用提示词(Prompt)在训练AI,让它更好地为我们服务。但现实可能是,AI也在“逆向训练”我们。当我们越来越依赖AI进行写作、沟通和思考时,我们的大脑会不自觉地适应并采纳它的逻辑和语言范式。
对于内容创作者而言,“别写出AI味”已经成为一项心照不宣的KPI。因为读者能够轻易识别出那种缺乏灵魂的模板化内容。这背后反映了一个核心矛盾:我们一方面想借助AI提升效率,另一方面又极力避免被AI的“味道”所污染。长此以往,我们可能会陷入一种“AI回声室”效应,所有人的表达都趋于一致,最终成为AI思想的复读机。
破局之道:如何驾驭AI,而非被其同化?
面对“AI腔”的挑战,我们并非束手无策。关键在于将AI视为一个强大的辅助工具,而不是思想和语言的替代品。
- 主动进行“反向调教”:神经外科医生Vaikunthan Rajaratnam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思路。他通过持续的提示词工程和迭代微调,成功将ChatGPT的“AI味”调教成了充满个人风格的“我味儿”。我们同样可以做到这一点。在使用诸如 ChatGPT官方中文版 的工具时,可以明确指示它模仿你的语气、使用你常用的词汇和口头禅,让AI的输出更贴近你真实的表达习惯。访问一个稳定可靠的 ChatGPT国内镜像站,如
https://chat.aigc.bar,是进行这种个性化训练的第一步。
- 强化人类独有优势:达拉斯独行侠队前老板马克·库班指出,AI最大的弱点是它无法说“我不知道”。这种谦逊和承认无知的能力,是人类智慧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我们的幽默感、同理心、创造性联想以及基于个人经历的独特见解,都是AI难以复制的。在沟通中,应有意识地强化这些“人性”特质。
- 保持批判性思维:在使用AI生成任何文本时,都应将其视为初稿而非终稿。进行二次创作,注入自己的观点、情感和独特的语言风格。思考如何让内容不仅仅是信息的罗列,而是观点的表达和情感的传递。一个高质量的平台能提供更优质的初稿,让你的创作事半功倍,关键是找到一个ChatGPT不降智的可靠服务。
结论
正如奥特曼所预见的,即使未来AI接管了大部分智力工作,我们对来自另一个真实人类的关怀、激励和连接的渴望,将永远不会改变。
“AI腔”的流行,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它提醒我们,在拥抱技术便利的同时,必须警惕其对我们思维和表达方式的侵蚀。与其被动地被AI同化,不如主动学习ChatGPT国内如何使用的技巧,把它变成一个真正懂你的、能反映你个人风格的强大助手。
最终,我们的目标不是让世界充满毫无差别的“AI语”,而是让每一个独特的人类声音,都能在AI的辅助下,被更清晰、更有力地听见。
Loading...
.png?table=collection&id=1e16e373-c263-81c6-a9df-000bd9c77bef&t=1e16e373-c263-81c6-a9df-000bd9c77b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