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产品PRD终极指南:从用户故事到模型故事的范式转移 | AIGC.bar

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网址
notion image

引言

“AI产品革命”的浪潮已席卷全球,从ChatGPTClaude人工智能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各行各业。然而,对于身处其中的产品经理而言,一个核心的痛点日益凸显:我们赖以生存的传统产品需求文档(PRD)似乎正在失灵。当产品的核心驱动力从确定的代码逻辑变为不确定的大模型(LLM)时,我们该如何定义需求、描述功能、管理预期?
本文将深入探讨AI时代PRD的范式转移,从根本上剖析传统PRD与AI产品PRD的异同,并为你提供一套适用于不同类型AI产品的全新PRD撰写框架和思路,帮助你在AGI时代浪潮中稳操胜券。

范式转移:为什么传统PRD不再适用于AI产品?

要理解这一转变,我们首先需要回顾传统产品设计的核心交互模型。
在传统软件中,交互是用户-产品的二元结构。产品的功能、流程和边界都是被精确定义的。因此,PRD的核心任务是围绕“人”展开的,我们需要详尽地描述:
  • 用户故事:什么人在什么场景下,为了什么目标,需要什么功能。
  • 用户旅程:用户为了完成目标,需要经历哪些步骤,与界面的哪些元素交互。
在这个模型里,“人”是最大的不确定性。产品经理需要通过严谨的设计,将用户的行为限制在预设的框架内,处理各种异常情况,确保产品体验的稳定和可预测。
然而,当AI大模型被引入后,这个稳定的二元结构被打破,演变成了一个全新的用户-模型-产品三元交互形态。
在这个新形态中,“模型”成为了与“人”并列、甚至更重要的不确定性来源。用户不再是与一个固定的程序交互,而是与一个能感知、思考、规划、行动的“智能体”对话。产品的角色也从一个功能执行者,转变为一个为模型提供服务、赋能模型的平台。
因此,PRD的叙事重心必须从“如何约束用户行为”转向“如何服务和引导模型,让它能更好地理解并完成用户意图”。

AI产品PRD的核心转变:从“用户故事”到“模型故事”

既然核心矛盾发生了变化,那么PRD的核心模块也必须随之进化。传统PRD中占据大量篇幅的“用户故事”和“用户旅程”需要被淡化,取而代之的是“模型故事”和“模型旅程”。
  • 模型故事 (Model Story):它描述的是AI模型(或Agent)以何种角色(Role),在何种场景下,为了完成用户的某个宏大目标,需要调用哪些工具、获取哪些上下文信息。这取代了传统的用户故事,将视角从用户转向了智能体本身。
  • 模型旅程 (Model Journey):它描绘的是模型在接收到用户指令后,如何进行感知(Perception)、规划(Planning)、行动(Action)和反馈(Feedback)的完整闭环。这取代了用户点击按钮的线性旅程,转而关注模型的“思考过程”。
这一转变意味着,产品经理的工作不再仅仅是画原型和写功能清单,而是要成为模型的“教练”和“架构师”。

两类AI产品的PRD撰写策略与模板结构

当然,并非所有AI产品都需要彻底颠覆PRD。根据AI在产品中扮演角色的不同,我们可以将其分为“嵌入型”和“Agent型”两类,并采用不同的PRD撰写策略。

1. 嵌入型AI产品:传统PRD的进化

这类产品是将AI作为一项增强功能嵌入到现有流程中。AI在这里扮演的是一个“超级API”或“黑盒工具”的角色,输入和输出相对固定。
  • 典型案例:AI客服、AI写作润色、智能推荐。
  • PRD策略:基本沿用传统PRD框架,但需额外增加三个关键板块。
新增板块一:AI引入可行性分析 * 引入动机:明确引入AI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是需要处理弹性的用户输入,还是为了应对复杂的业务规则? * 可控性论述:评估AI的能力边界。我们能否将业务规则清晰地语言化?完成任务所需的上下文是否可获取?模型的输出是否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新增板块二:提示词(Prompt)设计逻辑 提示词是与模型沟通的接口,它本身就是一种需求文档。优秀的Prompt设计至关重要。 * 模型角色:明确告知模型它需要扮演什么专家角色。 * 核心挑战:指出任务的主要难点,引导模型集中“算力”解决。 * 设计策略:阐述你的Prompt工程策略,如思维链(CoT)、角色扮演等。 * 完整提示词:附上经过测试的完整Prompt。 * 输出约束:明确要求模型输出的格式,如JSON、Markdown等,并考虑异常处理。
新增板块三:评估和测试标准 * 弹性空间:定义可接受的输入和输出范围。 * 不可控节点:识别并记录模型可能“失控”的关键环节。 * 评估维度:从准确性、相关性、流畅度、安全性等多个维度建立评估体系。 * 测试数据集:准备多样化、高质量的测试数据集,用于模型的持续评估和优化。

2. Agent型AI产品:PRD的彻底重构

Agent型产品是真正能体现“AI革命”思想的产品形态。在这类产品中,AI不再是工具,而是任务的执行主体。它能够自主规划、调用工具、完成复杂任务。
  • 典型案例:AI编程助手、自动化流程机器人、AI研究员。
  • PRD策略:需要以模型为中心,重构PRD的核心叙事。
核心板块一:模型故事 (Model Story) 这是PRD的灵魂。详细描述模型在接收到用户高级指令后,如何进行思考、规划、执行和验证的全过程。
核心板块二:Agent工作流 (Agent Workflow) 当任务需要多个Agent协作时,这一部分尤为重要。 * 流程图(外部视角):清晰地展示一个复杂任务是如何被层层拆解,并分配给不同Agent的。 * 时序图(内部视角):详细描述数据和状态如何在不同Agent、不同工具之间流转和加工。
核心板块三:Agent提示词设计 (Agent Prompt Design) 为系统中的每一个Agent设计独立的、高度优化的提示词。例如,可以设计一个“规划Agent”、一个“执行Agent”和一个“反思Agent”,每个Agent都有自己专属的角色、能力和指令。
核心板块四:评估标准与测试数据集 对于Agent型产品,不确定性是常态。评估标准需要更加关注过程的合理性和结果的有效性,而不仅仅是输出的精确匹配。测试数据集需要覆盖更多开放性、长周期的复杂任务。

实践与展望:构建高效的AI产品PRD

业界已有领先团队通过逆向工程开源项目(如ByteDance的deer-flow)来构建此类PRD模板,并验证了其在实际项目中的可行性。当然,这种新的PRD范式也面临挑战,例如如何系统性地论述和构建模型所需的上下文,以及如何避免在撰写时陷入“上帝视角”。
对于产品经理来说,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我们必须从传统的“功能设计师”转变为“智能系统架构师”,深入理解LLM的原理,掌握Prompt工程,并学会与不确定性共舞。
想要获取最新的AI资讯和深入的行业分析,或者寻找稳定的大模型服务,欢迎访问AI门户网站 AIGC.bar,这里汇集了关于ChatGPTClaude等前沿技术的最新动态和AI变现的实践案例。

结论

AI时代的到来,要求我们重新审视产品开发的全流程,而PRD作为产品需求的“圣经”,首当其冲需要进化。从“用户故事”到“模型故事”的转变,不仅仅是文档结构的变化,更是产品思维的深刻变革。拥抱这种变化,掌握为AI设计产品的能力,将是未来产品经理的核心竞争力。希望这篇指南能为你提供清晰的路线图,帮助你打造出卓越的下一代AI产品。
Loading...

没有找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