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Ling 2.0报告全解析:四大创新引领高效大模型新时代 | AI新闻
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网址
在当前人工智能(AI)领域,大语言模型(LLM)的发展正经历一场深刻的范式转移。行业共识已从单纯追求参数规模的“军备竞赛”,转向更加注重计算效率与模型性能的平衡。在这一背景下,蚂蚁集团最新发布的Ling 2.0技术报告,无疑为业界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这份报告不仅全盘公开了其百亿至万亿参数系列模型的训练秘籍,更揭示了实现性能飞跃的四大关键支柱。本文将为您深入解读这份报告,探索Ling 2.0如何定义高效大模型的未来。更多前沿的AI新闻和深度分析,欢迎访问AI门户网站 https://aigc.bar 获取。
Ling 2.0系列模型的卓越表现,如Ling-flash-2.0以千亿总参数、仅61亿激活参数的效率媲美400亿级稠密模型,标志着“让每一次激活都提升推理能力”的核心理念取得了巨大成功。这背后,是模型架构、预训练、后训练与基础设施四大环节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创新。
模型架构:高稀疏MoE与Ling缩放定律的精妙结合
模型架构是决定LLM性能上限的基石。Ling 2.0没有选择传统的稠密模型路径,而是采用了统一的高稀疏混合专家(MoE)架构,这为其卓越的效率奠定了基础。
- 高稀疏度设计:Ling 2.0为模型配置了多达256个路由专家,但每次推理仅激活8个专家和1个共享专家,整体激活率低至约3.5%。这种设计大幅降低了计算成本,同时通过专家专门化保证了模型处理任务的深度和广度。
- 创新的路由均衡策略:为了解决MoE训练中常见的负载不均问题,Ling 2.0采用了无辅助损失(aux-loss-free)的均衡策略。该策略类似于DeepSeek-V3的设计,能在不引入额外计算开销的情况下,有效促进专家专业化和负载均衡,并通过路由器门缩放技术提升训练的稳定性。
- Ling缩放定律(Ling Scaling Law):这是Ling 2.0能够高效扩展至万亿参数规模的关键。蚂蚁的研究人员从项目伊始就制定了这套缩放定律,用于指导超参数和架构选择。它创建了一个“风洞实验”框架,能以仅占全量训练1%的极低成本,验证新想法和技术,并将结果可靠地外推到百倍以上的计算规模,极大地加速了研发迭代和万亿级模型的落地进程。
预训练:推理导向的数据与多阶段策略
如果说架构决定了模型的上限,那么预训练则决定了模型的底座有多扎实。Ling 2.0的预训练阶段,其核心目标是构建一个以提升通用推理能力为导向的坚实基础。
- 20T高质量数据集:Ling 2.0的训练语料库规模高达20T Tokens,并经过精心构建。它不仅包含来自网页、书籍、论文等来源的常识数据,还特别强化了Ling代码语料库和数学语料库,以增强模型的逻辑推理和复杂问题解决能力。同时,语料库还涵盖了多语言和长上下文数据,为模型的通用性打下基础。
- 多阶段训练策略:Ling 2.0采用了创新的多阶段训练流程。首先,在海量通用语料库上进行通用预训练,确保模型具备稳健的基础认知。随后,在规模适中但高度专业的语料库上进行中期训练,此阶段会引入思路链(CoT)数据,提前激活模型的推理能力,并将上下文长度扩展至128K。
- WSM调度程序:为了取代传统学习率(LR)衰减带来的灵活性限制,Ling 2.0创新地采用了WSM(预热-稳定-合并)调度程序。它通过检查点合并来代替LR衰减,不仅提升了训练过程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还降低了调优开销。
后训练:分层对齐,打造更懂用户的AI
预训练完成后的模型虽然强大,但要使其更好地理解和遵循人类意图,就需要精细的后训练对齐。Ling 2.0为此设计了一套复杂而高效的三阶段流程。
- 监督式微调(SFT):在第一阶段,通过差异化的系统提示词来构建训练数据,对模型进行初步的指令遵循能力微调。
- 进化推理强化学习:Ling 2.0提出了进化思维链(Evo-CoT),这是一种创新的强化学习方法。它能向模型灌输自适应推理能力,使其能够根据问题的复杂程度动态调整推理深度,从而在处理复杂任务时表现更佳。
- 群体竞技奖励(GAR):在第三阶段,为了优化主观任务的生成效果,研究人员设计了群体竞技场奖励(GAR)机制和RubriX领域规则。这套机制能更稳定地对齐人类偏好,使模型输出既在技术上准确无误,又能以自然、贴合用户意图的方式呈现。
通过这套分层优化的后训练流程,Ling 2.0系列模型在编程、数学和推理等关键任务上,表现优于多个业界领先模型,实现了效率与精度的完美平衡。
基础设施:万亿级模型训练的坚实工程底座
再先进的算法理论,也需要强大的基础设施来支撑。蚂蚁集团深知,若无系统级的工程优化,高稀疏MoE架构的优势将无法完全发挥。因此,Ling 2.0的成功离不开其面向万亿级模型训练的强大工程实践。
- 全量FP8训练:Ling 2.0全面采用FP8进行训练,通过细粒度的块级量化策略,在几乎不损失精度的情况下,大幅降低了内存占用和计算量,提升了训练吞吐量。
- 异构细粒度流水线并行:针对MoE架构的特点,团队优化了流水线并行(PP)框架,实现了异构细粒度的调度,有效解决了训练过程中的“气泡”问题,提升了硬件利用率。
- 分布式训练框架优化:通过节点内DeepEP、融合算子、完全重计算等一系列优化,Ling 2.0的分布式训练框架在性能和稳定性上都达到了业界顶尖水平,为万亿模型的稳定训练提供了保障。
- 4C软件工程原则:为了确保框架开发与模型训练高效协同,团队引入了正确(Correct)、一致(Consistent)、完整(Complete)和协同(Co-designed)的4C原则,显著提高了开发效率和交付质量。
结语:开启大模型高效推理新纪元
蚂蚁集团Ling 2.0技术报告的全面公开,不仅展示了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深厚积累,更重要的是,它为行业指明了一条从“参数竞赛”走向“效率为王”的可行路径。通过在模型架构、数据策略、训练方法和底层设施四个层面的协同创新,Ling 2.0证明了模型规模与计算效率并非不可调和的矛盾。
这一系列的技术突破,预示着一个高效推理时代的到来。未来的大模型将不再仅仅是庞大的参数集合,而是能够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解决现实世界复杂问题的智能体。对于关注AI变现和前沿技术发展的从业者而言,Ling 2.0的实践无疑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想持续追踪最新的AI日报和Prompt技巧,请锁定 https://aigc.bar,与我们共同见证AGI的未来。
Loading...
.png?table=collection&id=1e16e373-c263-81c6-a9df-000bd9c77bef&t=1e16e373-c263-81c6-a9df-000bd9c77b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