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T之父Jason Wei解密2025:三大定律重塑AI未来
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网址
引言
在2025年这个时间节点,我们正处于一个巨大的认知鸿沟之中——从“AI没什么用”的怀疑论到“AI将终结人类工作”的末日论,各种声音交织,让人眼花缭乱。在这片喧嚣与迷雾中,我们需要一份清晰的导航图来指引方向。Meta超级智能实验室的科学家、思维链(CoT)提示技术的普及者Jason Wei,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份地图。
在其最近的演讲中,Jason Wei提出了三个“简单但根本”的核心观点,它们如三座灯塔,穿透了当下的炒作与焦虑,为我们精准描绘了人工智能(AI)技术发展的真实路径、商业应用的落地逻辑,以及未来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本文将深入解读这三大定律,助您在AI时代的新大陆上找准自己的位置。
观点一:智能商品化——当智慧变得廉价
Jason Wei的第一个观点极具颠覆性:智能,即获取知识和进行推理的能力,正在迅速演变为一种廉价的商品(Intelligence as a Commodity)。 其获取成本和难度,正被技术进步无情地推向零。
这一趋势的核心驱动力,是“自适应计算”(Adaptive Compute)的实现。在过去,无论我们向大模型提出一个简单问题(如“法国首都是哪里?”)还是一个复杂难题,模型都会调用几乎固定的、庞大的计算资源。这就像用超级计算机来做加减法,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
而现在,我们已进入自适应计算时代。AI可以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动态调整所需的算力。对于简单任务,计算成本可以被压缩到极致;对于复杂任务,则可以集中火力攻坚。这一根本性的转变,彻底解锁了智能成本持续下降的通道。
这种商品化最直观的体现,是知识获取时间的急剧崩溃。Wei用一个生动的例子说明了这一点:
- 简单问题(如查询某年某地人口):从前互联网时代的“几小时”图书馆查阅,到互联网时代的“几分钟”搜索,再到如今ChatGPT等聊天机器人的“即时”回答。
- 复杂问题(如查询某年某地结婚夫妇数量):从过去可能需要“数周”跨国查阅档案,到如今AI代理通过访问特定数据库,在“几分钟”内完成。
- 极难问题(如对亚洲30个城市按历史数据排序):一个过去需要“数周”的研究项目,如今AI代理可能在“几小时”内完成。
这个观点的结论清晰而有力:一旦某项认知能力被AI掌握,其使用成本就会趋向于零。 这预示着一个知识和推理能力不再是少数精英专属,而是像电力一样普及的未来。
观点二:验证者定律——指引AI发展的北极星
如果说“智能商品化”解决了AI发展的成本问题,那么“验证者定律”(Verifier's Law)则指明了其发展的方向。
该定律的核心论断是:我们训练AI解决某个任务的能力,与我们验证该任务是否被正确完成的容易程度成正比。 换言之,任何一个问题,只要它的答案易于验证,那么无论解决过程多么复杂,最终都将被AI攻克。
这背后是计算机科学中的经典概念——“验证的不对称性”。很多时候,验证一个解的正确性,远比从零开始找到这个解要容易得多。
我们可以将任务按照验证难度划分出一个光谱:
- 极易验证(AI优势区):
- 数独:解决过程可能需要复杂的逻辑推理,但检查一个完成的数独是否符合规则,只需几秒钟。
- 软件代码:编写一个庞大系统的代码需要成千上万的工程师,但验证它是否正常工作,只需运行和点击测试。
- 极难验证(AI劣势区):
- 撰写事实性文章:AI可以轻易生成一篇看似可信的文章,但要逐一核查其中每个事实的准确性,可能比写作本身更耗时。
- 创造新理论:提出一个“只吃牛肉最健康”的饮食法只需一秒,但要科学地验证它,则需要长期的、大规模的、充满噪音的实验。
Wei进一步将“可验证性”拆解为五个关键因素:客观性、可扩展性、低噪音、即时反馈和连续奖励。 满足这些条件的任务,正是AI能力飞速提升的领域。这也解释了为何LLM在各类基准测试上能迅速“刷榜”——因为所有基准测试的答案本质上都是易于验证的。
“验证者定律”为我们预测AGI的发展路径提供了一张清晰的路线图:那些目标明确、结果可量化、反馈及时的领域,将是AI自动化浪潮最先席卷的滩头阵地。
观点三:智能的锯齿状边缘——告别平滑曲线的幻想
Wei的第三个观点最具现实指导意义:AI的能力并非一条平滑向上的曲线,而是一个“锯齿状的边缘”(Jagged Edge)。这意味着AI的能力图谱充满了意想不到的高峰和低谷。
这一理论有力地反驳了“快速起飞”的超级智能假说。AI的自我完善能力不是一个“开/关”按钮,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它不会在所有事情上同时变得更强,而是在不同任务上表现出极大的差异性。
- 能力高峰(Peaks):在某些领域,如竞赛级数学题或特定类型的编程,AI的表现已远超人类顶尖水平。
- 能力低谷(Valleys):而在另一些领域,AI则表现得非常愚蠢。例如,它可能无法理解简单的常识,或者无法学会一种只有几百人使用的濒危语言,因为其进步受限于物理世界的瓶颈——你必须亲自去采集数据。
那么,如何预测AI在某个特定任务上的进步速度?Wei提供了一个包含“3+1”规则的强大预测工具:
- 数字化 vs. 物理世界:任务越是纯数字化的,AI的进步速度越快。物理世界的瓶颈(如理发、管道维修)会极大地限制AI的发展。
- 数据可用性:AI的进步依赖于海量、高质量的数据。数据越丰富,进步越快。
- 验证的难易度:再次回到“验证者定律”,易于验证的任务进步更快。
- (例外)人类反馈瓶颈:对于那些依赖人类主观反馈(如艺术审美)的任务,AI的进步速度会受限于人类提供高质量反馈的效率。
基于这套理论,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未来的职业图景:
- 被AI重度加速的领域:软件开发、电影制作、科学研究等数字化、数据密集且结果易于验证的行业。
- 几乎不受AI影响的领域:理发师、水管工、手工艺人等受制于物理世界瓶颈的行业。
结论:如何在AI的锯齿状新大陆上导航
Jason Wei的三个观点——智能商品化、验证者定律和锯齿状边缘——共同描绘了一幅比任何极端预测都更复杂、也更真实的未来图景。
- 智能商品化告诉我们,认知能力的成本正在崩塌。
- 验证者定律为我们指明了AI能力扩张的方向和边界。
- 锯齿状边缘则揭示了AI发展的非线性、不均衡的本质。
对于身处变革浪潮中的我们而言,与其在“AI是否会取代我”的二元论中焦虑,不如拿起这三把标尺,重新校准自己的职业坐标。审视你的工作在多大程度上是数字化的、数据丰富的、以及易于验证的。学会利用AI放大你的优势,成为与AI高效协作的“人马”或深度整合的“赛博格”。
想要获取更多前沿的AI资讯和深度分析,探索大模型的无限可能,欢迎访问AI门户网站 https://aigc.bar,与我们一同在AI创造的这个“锯齿状”新大陆上,攀登属于自己的高峰。
Loading...
.png?table=collection&id=1e16e373-c263-81c6-a9df-000bd9c77bef&t=1e16e373-c263-81c6-a9df-000bd9c77b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