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被指滥用法律恐吓批评者,马斯克怒斥其谎言帝国
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网址
在人工智能(AI)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我们生活的今天,关于其监管、透明度和伦理的讨论也愈发激烈。近日,一场风波将AI领域的巨头OpenAI再次推上风口浪尖。该公司被指控利用法律手段,通过警方上门送达传票的方式,向一位积极倡导AI监管的非营利组织成员施压。事件迅速发酵,不仅引来了公众对企业权力边界的担忧,更让曾是OpenAI联合创始人的埃隆·马斯克发出了“建立在谎言之上”的尖锐批评。这究竟是一场合法的商业诉讼调查,还是一次对批评声音的恐吓与打压?
导火索:一张深夜传票引发的轩然大波
事件的核心人物是Nathan Calvin,一位为小型AI治理非营利组织Encode工作的律师。一个平静的周二夜晚,当他与妻子准备晚餐时,一名副警长敲开了他的家门,递上了一份来自OpenAI的传票。这份传票不仅针对Encode组织,还要求Calvin交出他与加州立法者、大学生乃至前OpenAI员工的私人通信记录。
这一切的背后,指向了加州近期通过的一项里程碑式法案——SB 53,即《人工智能透明度法案》。Encode组织正是该法案的主要推动者之一。SB 53法案要求像OpenAI这样的大模型开发者必须公开其安全协议和框架文件,这无疑触动了希望保持商业机密的AI巨头的神经。OpenAI对此法案持反对态度,而Encode的积极推动,显然使其成为了OpenAI的“重点关注对象”。
Calvin在他的社交媒体上连发数条推文,详细描述了事件经过,并直言不讳地指出:“我认为OpenAI是以起诉埃隆·马斯克为借口,达到恐吓其批评者的目的。”
OpenAI的反击:商业竞争还是打压异己?
面对汹涌的舆论,OpenAI首席战略官Jason Kwon迅速做出回应。他表示,此事远非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并将其与OpenAI正在进行的针对马斯克的诉讼联系起来。
OpenAI的逻辑是:
1. 诉讼背景:公司正在积极应对马斯克提起的诉讼,认为马斯克的行为旨在损害OpenAI并谋求个人商业利益。
2. 关联嫌疑:Encode是首批公开支持马斯克立场的第三方机构之一,且其资金来源并未完全公开。
3. 合法调查:因此,OpenAI怀疑Encode可能与马斯克存在未披露的合作关系,甚至可能由其资助。向Encode及其成员发出传票,是其在法律框架内,为查明真相而采取的常规调查手段。
在OpenAI看来,这是一个安全政策组织不合常理地站队商业竞争对手(马斯克)的故事,他们有理由怀疑背后是否存在“隐情”。然而,这种将监管倡导者直接与商业纠纷对手绑定的做法,在外界看来,更像是一种策略性的“污名化”。
马斯克的“补刀”与公众的担忧
作为事件的另一位关键人物,埃隆·马斯克自然不会错过这场“好戏”。他言简意赅地评论道:“OpenAI建立在谎言之上。” 这句评论无疑为本已紧张的局势火上浇油,也再次揭示了他与自己曾经共同创立的公司之间深深的裂痕。
更重要的是,这起事件引发了公众对AI巨头权力的普遍担忧。一位网友评论道:“我对这种可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公司的做法深感不安。”另一位则讽刺地指出:“正是这些令人不安的手段,反而凸显出健全透明度与举报人保护机制的必要性。”
值得注意的是,Encode并非个例。人工智能监督组织Midas Project的创始人也表示,他和他的组织收到了来自OpenAI的类似传票,要求提供与记者、国会办公室、前雇员等大量人员的沟通记录。这使得OpenAI的行为模式看起来更像是一种系统性的施压,而非针对单一组织的孤立事件。
透明度与权力:AI巨头面临的信任危机
这场风波的核心,已经超越了OpenAI与马斯克之间的个人恩怨,也超越了与Encode组织的法律纠纷。它暴露了人工智能行业在飞速发展中一个深刻的矛盾:当一个公司掌握了足以改变世界的AGI(通用人工智能)潜力技术时,我们应该如何对其进行监督和制约?
- 权力的滥用:利用雄厚的资本和法律资源,对规模远小于自己的非营利组织进行高压调查,无论其动机如何,客观上都构成了寒蝉效应,可能让其他潜在的批评者望而却步。
- 透明度的缺失:OpenAI以调查为名,试图获取监管倡导者与立法者、记者的私人通信,这本身就与公众对其提高透明度的呼声背道而驰。
- 使命的摇摆:从一个以“造福全人类”为使命的非营利组织,转变为如今深陷商业竞争和法律纠纷的巨头,OpenAI的初心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质疑。
对于广大AI从业者、研究者和普通用户而言,持续关注这类AI新闻至关重要。它不仅关系到技术的发展方向,更关系到未来社会的基本规则和权力平衡。
结论:十字路口的AI治理
OpenAI的传票事件,如同一面棱镜,折射出人工智能时代下,科技巨头、监管倡导者、公众利益之间复杂的博弈。这究竟是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必要之举,还是利用权力优势打压异己的危险先例,目前尚无定论。
然而,可以肯定的是,随着LLM(大模型)技术的影响力日益扩大,社会对AI公司的期望早已超越了单纯的技术创新。公开、透明、负责任,正在成为衡量一个AI企业是否伟大的新标准。这次风波,无疑为所有走在AI变现路上的科技公司敲响了警钟。
想要获取最新、最全面的AI资讯,洞察OpenAI、ChatGPT等大模型的动态,以及学习有效的Prompt(提示词)技巧,欢迎访问AI门户网站 https://aigc.bar,与我们一同见证并思考这个智能时代的未来。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