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哲轩力证GPT-5实力:29行代码攻克数论难题 | ChatGPT国内使用指南
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网址
近日,数学界泰斗、菲尔兹奖得主陶哲轩再次成为科技圈的焦点。他通过社交媒体发帖称,在最新一代AI模型(被广泛认为是GPT-5的内部版本)的协助下,成功解决了一个复杂的数论问题。整个过程不仅展示了人机协作的惊人效率,最终用于验证关键结果的更只是一段仅有29行的Python代码。这一事件不仅是人工智能在严肃科学领域应用的又一里程碑,也为我们揭示了如何高效利用AI工具进行前沿探索的全新范式。
揭秘数学难题:最小公倍数与高度丰数之争
陶哲轩此次挑战的问题源于专业数学问答社区MathOverflow,其核心是探讨一个特定数列的归属问题:“由lcm(1, 2, ..., n)构成的序列,是否完全是高度丰数(Highly Abundant Numbers)的一个子集?”
为了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两个关键概念:
- 最小公倍数序列:这个序列的每一项都是从1到n所有整数的最小公倍数。例如,n=4时,lcm(1,2,3,4) = 12;n=5时,lcm(1,2,3,4,5) = 60。
- 高度丰数(HA):一个正整数,其所有约数(包括1和自身)之和,比任何比它小的正整数的约数之和都要大。例如,2的约数和是1+2=3,大于1的约数和1;6的约数和是1+2+3+6=12,大于任何小于6的数的约数和。
在观察初期,人们发现最小公倍数序列的前几项(如2, 6, 12, 60)恰好都是高度丰数。这自然引出了一个猜想:是否所有的最小公倍数都是高度丰数?
陶哲轩通过理论分析,已经预判这个猜想的答案是否定的。然而,数学的严谨性要求一个明确的“反例”来彻底证伪。要找到这个反例,需要进行大量的数值搜索和参数计算,这是一项极其繁琐且耗时的工作。用陶哲轩本人的话说,如果纯靠手动,“需要花费数小时”,甚至他“几乎不可能尝试进行这种数值搜索”。
GPT-5的角色:从“笨拙”助手到高效验证者
这正是AI大显身手的舞台。陶哲轩与GPT-5的协作过程堪称典范,它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一个从策略调整到精准执行的迭代过程。
起初,陶哲轩尝试让GPT-5直接生成一个完整的Python程序来搜索反例所需的参数。GPT-5在思考了约一分半钟后,确实生成了一段很长的代码。然而,这段代码在实际运行时效率低下,且初始参数选择不佳,导致搜索失败。这说明,即使是顶尖的AI,面对复杂问题时也需要正确的引导。
于是,陶哲轩转变了策略,他将这个宏大的搜索任务分解为一系列更小、更具体的问题,通过与GPT-5进行分步对话,引导它进行启发式计算。他扮演了“领航员”的角色,提供方向和思路,而GPT-5则作为强大的“计算引擎”,快速执行计算、探索可能性。
经过几轮富有成效的对话,GPT-5成功找到了构建反例所需的关键参数。
为了确保结果的绝对可靠,陶哲轩让GPT-5生成了一个独立的验证脚本。最终,一个仅有29行的Python脚本诞生了。这个脚本不仅简洁明了、易于人工审查,其计算出的数值结果也与之前的启发式预测完全吻合,为整个证明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
python
from math import logn = 200000
p_j are the first 25 consecutive primes starting at 1.05*sqrt(n)
q_m found by the search (13 primes)
sumlogp = sum(log(x) for x in p)
sumlogq = sum(log(x) for x in q)
Correction terms
gapqminusp = sumlogq - sumlog_p
rhsbudget = sumcorrp - sumcorr_q
print(f"sumlogq - sumlogp = {gapqminus_p:.12g}")
print(f"RHS budget = {rhs_budget:.12g}")
print("Inequality (correct sign) holds?:", (gapqminusp > 0) and (gapqminusp < rhs_budget))
If you wanted the opposite sign, this is what you'd be checking:
值得注意的是,陶哲轩特别提到,在这次与AI的深度合作中,他没有遇到幻觉或其他AI生成的无意义内容,这表明最新模型的可靠性在处理严肃科学问题时有了显著提升。
人机协作新范式:AI是伙伴,而非替代者
陶哲轩的成功实践,为我们展示了ChatGPT国内如何使用的顶级范例:不是盲目依赖AI给出最终答案,而是将其作为增强人类智慧、加速探索进程的强大伙伴。他认为,AI短期内或许无法独立获得菲尔兹奖,但它完全可以成为“数学家进行证明的中介”。
这并非陶哲轩首次利用AI。从使用GitHub Copilot辅助证明,到利用模型进行半自动化文献检索,他一直在探索AI在数学研究中的应用边界。他的经验告诉我们,最关键的是如何提问、如何引导、如何验证。
对于广大研究人员、开发者和知识工作者而言,这意味着掌握与AI高效协作的能力至关重要。通过ChatGPT官方中文版或稳定可靠的ChatGPT镜像站,我们可以将AI融入日常工作流,无论是代码编写、数据分析还是理论推演,都能极大地提升效率和创造力。这是一种全新的工作模式,一个人类智慧与机器智能协同进化的新时代。
结论:开启你的智能探索之旅
陶哲轩用29行代码解决数学难题的故事,不仅仅是一则科技新闻,更是对未来的预演。它雄辩地证明,AI正从一个通用对话工具,进化为能够在最前沿科学领域发挥关键作用的“专家级”助手。随着模型能力的不断迭代(正如OpenAI CEO所说,是迭代改进而非颠覆革命),我们有理由相信,ChatGPT不降智且会越来越强大。
这个案例的核心启示是,未来属于那些懂得驾驭AI的人。掌握与AI协作的技能,已不再是选项,而是前沿探索的必备能力。对于希望体验并利用这种强大能力的国内用户,访问如 https://chat.aigc.bar 这样的平台,是开启个人智能探索之旅、紧跟时代步伐的理想第一步。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