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AI革命:阿里联手英伟达,开启万亿新赛道 | AI资讯
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网址
在近期的云栖大会上,一则看似技术性的公告——阿里云平台将全面集成英伟达的Physical AI(物理AI)软件栈——实际上揭开了人工智能新篇章的序幕。这不仅仅是两家科技巨头的简单合作,更是一个明确的信号:AI正准备从虚拟的数字世界大步迈入我们生活的物理现实。英伟达CEO黄仁勋早已预言,物理AI是继生成式AI之后的下一个前沿,蕴藏着足以改变世界的巨大机遇。
那么,这个被寄予厚望的物理AI究竟是什么?它将如何重塑价值万亿的产业?阿里与英伟达的联手,又将在这场变革中扮演怎样的角色?本文将为您深入剖析。
什么是物理AI?从屏幕走向现实的智能革命
如果说传统的感知AI让机器学会了“看”和“听”,而火热的生成式AI让机器学会了“说”和“画”,那么物理AI的目标,就是让机器学会“做”——在真实世界中行动和交互。
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理解其差异:
* 传统AI:可以识别一张图片中的杯子,并告诉你“这是一个杯子”。
* 物理AI:不仅能识别杯子,还能理解它的材质、重量、重心,并能规划出如何用最合适的力道和角度拿起它,同时确保不会打翻里面的水。
这种能力的跃迁,源于物理AI的核心理念:将物理规律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它要求AI生成的内容或执行的动作,必须严格遵守现实世界的物理法则,如重力、摩擦力和碰撞逻辑。由物理AI驱动的机器人,其抓取物体的视频绝不会出现物体悬浮、机械臂穿墙等“超自然”现象,因为它真正“理解”了世界的运作方式。
黄仁勋将AI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
1. 感知AI (Perceptual AI):理解世界,如计算机视觉和语音识别。
2. 生成式AI (Generative AI):创造数字内容,以ChatGPT、Midjourney等大模型为代表。
3. 物理AI (Physical AI):在理解世界的基础上,进行推理、规划并与之互动。
可以说,物理AI是让人工智能从一个知识渊博但四肢不勤的“学者”,转变为一个知行合一的“工程师”的关键一步。
物理AI的技术核心:三大支柱构建现实世界模型
实现物理AI并非易事,它建立在一个极其复杂且计算密集的技术架构之上。其核心可以概括为三大技术支柱:
- 世界模型 (World Model):这是物理AI的“认知大脑”。它不同于语言模型,需要构建对三维物理空间的完整理解,包括物体的几何形状、物理属性(如质量、弹性)、运动状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它必须内隐地学习物理定律,从而能够预测行为的后果。
- 物理仿真引擎 (Physics Simulation Engine):这是物理AI的“推演沙盘”。它负责实时、高精度地计算物理交互。当AI规划一个动作时,仿真引擎会模拟出这个动作在物理世界中可能产生的所有结果,从而帮助AI做出最优决策。这需要处理复杂的刚体动力学、流体力学等问题,对算力要求极高。
- 具身智能控制器 (Embodied Intelligence Controller):这是连接“大脑”与“身体”的“神经系统”。它接收来自世界模型和仿真引擎的指令,并将其转化为机器人或其他执行器可以理解的具体控制命令(如电机关节转动角度、力道输出等)。
为了训练出强大的物理AI,海量的物理交互数据必不可શ。然而,在现实世界中收集这些数据的成本和风险极高。因此,英伟达的策略是利用其Omniverse等仿真平台,在虚拟世界中生成大规模、多样化的合成数据进行训练,再通过“仿真到现实”(Sim-to-Real)的迁移技术,让模型适应真实环境。
巨头联手:阿里与英伟达的战略共鸣
此次阿里与英伟达的合作,是典型的强强联合,背后是双方清晰的战略布局。
对英伟达而言,他们已经构建了从芯片(GPU)到软件平台(Omniverse, Isaac)再到模型的完整物理AI技术栈。但要将这一复杂的技术生态推广开来,最需要的就是一个拥有海量开发者和强大基础设施的云平台。阿里云无疑是最佳的合作伙伴,它能将物理AI的能力快速普及给广大的开发者和企业。
对阿里巴巴而言,其通义大模型在处理文本、图像等二维数字信息方面已具备世界级水平。然而,正如阿里云智能集团CEO吴泳铭所言:“生成式AI最大的想象力,绝不是在手机屏幕上做一两个新的超级app,而是接管数字世界,改变物理世界。”阿里面临着从二维理解向三维交互转型的迫切需求。其现有数据大多来自互联网,缺乏物理世界的交互数据。
通过集成英伟达的物理AI软件栈,阿里云相当于为通义大模型装上了“手和脚”,赋予了它理解和操作三维世界的能力。开发者可以利用阿里云强大的云计算资源和通义的语言推理能力,结合英伟达的物理仿真和机器人控制技术,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智能应用,从而在AI的下半场竞争中抢占先机。
万亿市场与现实挑战:物理AI的未来之路
黄仁勋预测,物理AI将引爆一个超过50万亿美元规模的产业变革,涵盖数百万家工厂、数十万个仓库、以及未来数十亿计的人形机器人和自动驾驶汽车。从工业自动化升级到智能物流,再到家庭服务机器人,物理AI的应用场景几乎无处不在。
然而,通往这个宏伟未来的道路依然充满挑战:
- 高昂的计算成本:实时运行一个复杂的物理AI系统可能需要惊人的算力,如何降低成本、实现技术普惠是关键。
- 安全与可靠性:与虚拟世界的错误不同,物理AI的失误可能导致设备损坏甚至人身安全事故,这要求系统具备极高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 “现实差距”难题:如何完美地将仿真环境中训练出的模型无缝迁移到复杂多变的现实世界,仍然是全球科学家和工程师正在努力攻克的难题。
尽管挑战重重,但阿里与英伟达的这次合作无疑为物理AI的加速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它标志着AI正从一个信息处理工具,进化为一个能够与我们共享物理空间、协同工作的智能伙伴。一个由AI驱动的、更加智能和高效的物理世界,正在向我们走来。
想要获取更多关于AI、AGI、LLM的前沿AI资讯和深度分析,欢迎访问AI门户网站 https://aigc.bar。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