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勋最新访谈揭秘:投资OpenAI真相与AI万亿未来 | AI资讯

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网址
在人工智能(AI)浪潮席卷全球的背景下,科技巨头们的每一个动作都备受瞩目。近期,英伟达与OpenAI、甲骨文等公司的一系列重磅合作与投资,不仅点燃了市场的热情,也引发了关于“收入循环”的质疑。英伟达CEO黄仁勋在最近的一次深度访谈中,正面回应了市场的疑虑,并以前所未有的清晰度,描绘了一幅通往万亿级AI未来的宏伟蓝图。本文将深入解读此次访谈的核心观点,带您一窥这位AI巨擘的深邃思考。

投资OpenAI:一场着眼未来的战略布局,而非交易前提

面对市场对于英伟达投资OpenAI是否为了锁定大额芯片订单的猜测,黄仁勋给出了一个明确而坚定的回答:投资并非合作的前提,而是一个不容错过的绝佳机会。
黄仁勋认为,OpenAI极有可能成为继谷歌、Meta之后的下一家“数万亿美元级”的Hyperscaler(超大规模云服务商)。从这个角度看,能在其成长为巨无霸之前进行投资,是“能想象到的最聪明的投资之一”。这并非一种财务操作或交易捆绑,而是一种基于对行业深刻理解的战略布局。
他进一步解释,英伟达与OpenAI的合作是多层次、全方位的: * 持续支持微软Azure建设:这是双方长期且进展顺利的合作。 * 推进OCI(甲骨文云基础设施)建设:与甲骨文、软银等多方共同推进的大规模项目。 * 助力OpenAI自建AI基础设施:最新的合作是帮助OpenAI从“租用方”转变为“自建方”,直接在芯片、软件、系统层面进行协作,使其成为一个完全自运营的Hyperscaler。
这一系列合作的背后,是OpenAI面临的“双重指数增长”压力:一是用户和应用数量的指数级增长;二是每个应用所需计算量的指数级增长。因此,英伟达的投资决策,源于对OpenAI巨大潜力的看好,而非短期的订单交换。

超越摩尔定律:三大“缩放法则”重塑AI计算范式

为什么AI对算力的需求会如此爆炸性增长?黄仁勋提出了一个核心理论框架——AI发展的三大缩放法则(Scaling Law),这彻底颠覆了我们对计算需求的传统认知。
  1. 预训练(Pre-training):这是我们熟知的第一条法则,即通过海量数据训练基础大模型,模型规模越大,能力越强。
  1. 后训练(Post-training):这涉及到强化学习等复杂过程,AI像人类一样“练习”特定技能,通过不断的尝试和推理来优化其能力。这个过程本身就需要海量的推理计算。
  1. 推理(Inference):这是最具革命性的一点。过去的AI推理是“一次出手”,直接给出答案。而现在的人工智能,如ChatGPT等先进模型,已经进化为“先思考再作答”。它会进行检索、事实核查、调用工具,经过多轮内部“思考”循环,最终生成更高质量的答案。
“思考”过程的引入,意味着单次任务的计算量不再是一个常数,而是呈指数级增长。正是这三条法则的叠加,构成了对AI算力近乎无限的需求,也解释了为何AI基础设施建设的竞赛愈演愈烈。

万亿级AI市场的宏伟蓝图:从“替换”到“增强”

对于华尔街分析师预测英伟达增速将在2027年放缓的观点,黄仁勋显得十分从容。他认为,市场远远低估了AI带来的结构性变革。他从三个层面阐述了AI市场的巨大潜力:
* 第一层:通用计算的终结与加速计算的崛起 “摩尔定律已死”已成为行业共识。这意味着全球价值数万亿美元的、基于CPU的传统计算基础设施,都将被以GPU为核心的加速计算所取代。这本身就是一个无比庞大的存量替换市场。
* 第二层:Hyperscaler业务的AI化 无论是搜索、推荐引擎还是电商系统,这些互联网服务的核心工作负载都在从CPU迁移到GPU。仅仅是满足Meta、谷歌、字节跳动等巨头将现有业务全面AI化的需求,就是一个数千亿美元级别的市场。这并非创造新需求,而是用更高效的AI方式重塑现有业务。
* 第三层:AI对全球经济的“智能增强” 这是最激动人心的部分。黄仁勋将AI工厂类比为过去的电机,前者替代体力劳动,后者则生成“Tokens”来增强人类智能。全球GDP中约有50万亿美元与人类智能相关。如果为这些脑力劳动者配备AI“协作智能体”,哪怕只撬动其中一部分价值,都将创造一个十万亿美元级别的新市场。而这个市场,需要庞大的AI基础设施来支撑。

为何“供给过剩”是伪命题?需求指数正在叠加

关于市场担心的“芯片短缺转向供给过剩”的风险,黄仁勋认为概率极低。原因在于,需求端的增长是双重指数叠加的结果,而供给端始终处于“追赶”状态。
他指出,英伟达位于供应链的末端,按需响应。然而,云服务商和客户每年提供的需求预测总是过于保守,导致英伟达持续处于“紧急追赶”模式。随着AI从简单的生成任务发展到复杂的“思考”和“智能体”系统,算力需求的第二条指数曲线(即单个任务算力暴涨)才刚刚开始发力。
从Meta的扎克伯格到微软的纳德拉,所有行业领导者都在加倍投入AI基础设施建设,他们普遍认为自己“严重低配”了。在所有传统计算负载被AI彻底改造之前,谈论“过剩”还为时过早。
结论
黄仁勋的此次访谈,不仅有力地驳斥了外界的质疑,更重要的是,它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由加速计算驱动、由AI深刻变革的未来经济图景。英伟达的战略核心,并非简单的芯片销售,而是成为这场新工业革命的基石和赋能者。其对OpenAI的投资,正是这一宏大愿景的缩影——投资于生态,投资于未来。
随着AGI(通用人工智能)的脚步日益临近,理解这些底层驱动力和行业趋势变得至关重要。想要持续追踪最新的AI新闻AI资讯,深入了解LLM(大语言模型)的发展动态,欢迎访问AI门户网站 https://aigc.bar,获取最前沿的洞察与分析。
Loading...

没有找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