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独角兽骗局:700码农假扮AI,CEO卷款15亿跑路迪拜
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网址
在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我们见证了OpenAI的崛起,目睹了英伟达市值的狂飙。然而,在这片繁荣的背后,阴影也正在滋生。一个曾与谷歌DeepMind、OpenAI齐名,估值高达15亿美元的AI明星公司——Builder.ai,在短短数月内从神坛跌落,申请破产,其价值瞬间清零。这不仅仅是一家公司的倒闭,更是一个关于欺骗、狂热和行业泡沫的警世故事。
这起事件的核心指控令人震惊:其所谓的革命性AI,背后可能是700名印度程序员手动操作的结果。这不仅坑惨了微软、软银等顶级投资者,也为整个狂热的AI赛道敲响了警钟。
华丽的“AI”外衣与残酷的现实
Builder.ai,前身为Engineer.ai,成立于2016年。它的口号极具诱惑力:“像点披萨一样简单地构建应用程序”。公司宣称拥有一位名为“Natasha”的AI项目经理,能够将用户的任何想法迅速转化为功能完备的软件。这个“无代码”或“氛围编程”的魔法故事,让它在AI领域声名鹊起,甚至被《快公司》评为AI领域最具创新性的公司之一,排名仅次于OpenAI和谷歌DeepMind。
为了维持这种“高科技”形象,Builder.ai不惜血本地进行营销:
* 疯狂的品牌支出:根据内部文件,公司在2024年的品牌推广花费高达4200万美元,占其总收入的80%之多。
* 高调的创始人:其CEO Sachin Dev Dugga自称“首席巫师”,穿着他标志性的彩色毛衣,在全球各大科技峰会上宣传AI将如何解放人类的创造力。
* 无处不在的广告:从旧金山的TechCrunch Disrupt到迪拜的Gitex Global,Builder.ai通过金牌赞助和无孔不入的广告,成功营造出一种“成功必将到来”的氛围。
然而,华丽的袍子下爬满了虱子。这家公司本质上更像一个传统的技术外包服务商,但通过“AI洗白”(AI Washing),它成功地将自己包装成了高估值的科技宠儿,吸引了无数投资者的目光。
AI = Actually Indians? 700码农的“智能”真相
这起骗局中最具讽刺意味的,莫过于那个广为流传的梗:Builder.ai的“AI”,实际上是“Actually, Indians”(实际上是印度人)的缩写。
社交媒体爆料称,那个神奇的AI项目经理“Natasha”,其背后根本没有复杂的神经网络或强大的大模型(LLM),而是由一个超过700人的印度工程师团队在幕后手动完成大部分工作。用户以为在和尖端人工智能对话,实际上是在向一个大型“人工”客服团队下达指令。
这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真相:真正的软件开发远非“说一句话”那么简单。它需要复杂的设计思维、用户体验优化、数据架构和持续的产品迭代。任何声称能用一个万能模板解决所有问题的“魔法”,都值得我们高度警惕。
尽管Builder.ai的董事会成员Manpreet Ratia试图辩解,称AI确实被用于辅助人类工作,并非完全是骗局,但他也不得不承认,公司为了迎合市场,对AI概念进行了过度营销。在当前这个时代,贴上“AI”的标签意味着更高的估值和更多的关注,而“自动化技术”听起来则平庸许多。
财务黑洞与泡沫破裂
当泡沫被戳破,露出的不仅是技术的谎言,还有一个巨大的财务黑洞。
董事会在调查公司为何持续亏损时,发现了惊人的财务造假行为:
* 营收严重夸大:2023财年报告营收1.57亿美元,实际仅为4200万美元;2024财年报告2.17亿美元,实际仅为5100万美元。
* 巨额亏损:在顶峰时期,公司每季度亏损高达4000万美元。
* 拖欠巨款:公司还拖欠了亚马逊云服务(AWS)高达7500万美元的费用。
真相大白后,这位“首席巫师”CEO辞职,据传已卷款逃往迪拜,寻求为他的下一个项目筹集资金。而他身后,是一个支离破碎、价值归零的公司,和一群血本无归、有苦说不出的投资者。
不只是个例:“AI洗白”已成行业顽疾
Builder.ai的倒塌并非孤例,它只是冰山一角,揭示了当前AI投资热潮下的行业顽疾——“AI洗白”。
- 纽约的Nate:这家购物应用声称使用深度学习模型简化购物流程,吸引了4000万美元投资。事后被揭露,其交易大多由菲律宾的承包商手动完成。
- 旧金山的GameOn:一家AI体育聊天公司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指控欺诈,其创始人夫妇被指伪造收入、审计报告,并挪用数百万美元资金。
这些案例都指向同一个问题:在硅谷,只要你口中念着“机器学习”、“大语言模型”、“这是未来”等咒语,似乎就能轻易获得融资,而无需真正拥有核心的AI技术。这种虚假的繁荣正在侵蚀行业的健康发展。想要获取真实、前沿的AI新闻和AI资讯,辨别真伪,用户需要一个可靠的AI门户,例如
https://aigc.bar
,它能帮助你追踪最新的AI日报和行业动态,学习有效的Prompt(提示词)技巧,真正理解OpenAI、ChatGPT和Claude等模型的能力边界。结论:狂热之后,更需理性
Builder.ai的崩盘是一个惨痛的教训。它告诉我们,在人工智能的黄金时代,机遇与陷阱并存。AI的潜力是巨大的,但围绕它的泡沫和炒作同样惊人。
对于创业者而言,真正的创新来自于扎实的技术研发,而非华丽的营销包装。对于投资者而言,尽职调查和对技术的深刻理解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而对于我们每一个关注AI发展的人来说,保持批判性思维,不被天花乱坠的故事所迷惑,是拥抱这场技术革命的必备素养。
这场闹剧终将落幕,但AI的征程仍在继续。希望行业的未来,能建立在更多真诚的创新和更少虚假的“魔法”之上。关注
https://aigc.bar
,获取更多深度分析,让我们共同见证一个更健康、更真实的AI时代的到来。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