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大神亲授:斯坦福免费课揭秘LLM推理,通往AGI的关键一步
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网址
引言
人工智能(AI)的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全球,而大型语言模型(LLM)无疑是这股浪潮的浪尖。从ChatGPT的惊艳问世到Claude的不断迭代,我们见证了AI在语言生成上的巨大飞跃。然而,要真正迈向通用人工智能(AGI),模型不仅要会“说”,更要会“思考”。近日,一场来自斯坦福大学的公开课在全球AI圈引发热议——谷歌DeepMind推理团队创始人Denny Zhou,亲自讲授了关于LLM推理的核心方法与未来方向。这不仅是一次知识的分享,更是对如何构建更智能、更可靠大模型路径的一次深刻揭示。本文将带你深入解读这堂干货满满的课程,探索LLM从“模仿”到“推理”的进化之路。
什么是大模型推理?不止是“思考”那么简单
当我们谈论LLM的推理时,我们指的并不是它像人类一样进行抽象逻辑思考,而是指模型在输出最终答案之前,生成一系列中间步骤(或称“思维链”,Chain of Thought)的过程。
举个简单的例子,当我们问模型:“‘artificial intelligence’每个单词的最后一个字母连起来是什么?”
* 无推理的回答:直接输出 “le”。
* 有推理的回答:会先分解问题,“‘artificial’的最后一个字母是‘l’,‘intelligence’的最后一个字母是‘e’,所以答案是‘le’。”
这个生成中间步骤的过程至关重要。Denny Zhou的理论研究表明,对于一个复杂问题,只要允许Transformer模型生成足够多的中间步骤(即足够长的思维链),即便是固定大小的模型,也能解决极其复杂的问题,理论上甚至可以模拟任意多项式大小的电路计算。这极大地缩小了现有大模型架构与图灵机之间的理论差距,是通往更强大人工智能的关键。
为何推理至关重要?从“瞎猜”到“有理有据”
引入推理过程,或者说“思维链”,为LLM带来了两大核心优势:准确性和可靠性。
- 提升准确性:对于需要多步逻辑的问题,如数学计算或因果分析,没有推理过程的模型很可能依赖于模式匹配进行“瞎猜”。例如,问“我有3个苹果,爸爸比我多2个,一共有多少个?”模型可能会错误地直接输出“5个”。但通过推理步骤——“第一步,计算爸爸有多少苹果:3 + 2 = 5个。第二步,计算总共有多少苹果:3 + 5 = 8个。”——模型被迫遵循逻辑链条,从而得出正确答案的概率大大增加。
- 增强可靠性:当模型生成了推理过程,它实际上是在为其最终答案提供依据。这使得模型的输出更加可信和可验证。Denny Zhou强调,模型对于有推理过程的答案会表现出更高的“信心”(即更高的概率分布)。这种内在的“自信”是唤醒和引导模型进行正确推理的基础。
如何唤醒LLM的推理能力?三大核心路径
Denny Zhou指出,推理能力其实早已蕴藏在预训练好的大模型中,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有效地将其“引出”。目前,主流的方法可以归纳为三个层次递进的路径。
路径一:提示工程与解码策略
这是最直接的方法。通过巧妙的提示词(Prompt)来引导模型。
* 思维链提示(CoT Prompting):在问题前给出一个或多个带有详细解题步骤的范例,让模型“照猫画虎”,学会分步思考。或者更简单地,在Prompt中加入一句“让我们一步一步地想”,也能有效激发模型的推理潜力。
* 思维链解码(CoT-Decoding):这是一种更高级的技术。它不再依赖提示词,而是改变模型的解码方式。传统模型通常只选择概率最高的词(贪心解码),而CoT-Decoding会考察概率排名前几(top-k)的多个候选词,从中寻找并构建出最连贯、最自信的推理路径,从而在不微调模型的情况下,大幅提升推理任务表现。
路径二:模型微调与自我改进
当Prompt工程达到瓶颈时,就需要通过微调来重塑模型的行为。
* 监督微调(SFT):使用大量“问题-推理过程-答案”格式的高质量数据来训练模型。这种方法的缺点是泛化能力较差,模型可能只会解决它见过的特定类型问题。
* 强化学习微调(RLHF):这是目前被认为最强大的方法。它让模型生成大量回答,然后通过一个“验证器”(或称奖励模型)来判断答案的好坏,并据此对模型进行奖惩。这个过程就像一个学生不断做题、订正、总结,最终掌握解题方法。Denny Zhou认为,强化学习的重点应该放在激励模型生成更长、更详细的推理链条上。
路径三:聚合检索与综合决策
单个模型的单次推理总有局限。为了追求极致的准确性,研究者们开发了更复杂的策略。
* 自洽性(Self-Consistency):让模型对同一个问题,采用不同的推理路径生成多个答案,最后选择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作为最终答案,类似于“少数服从多数”的投票机制。
* 检索+推理:在解决问题前,先让模型从知识库中“检索”相关的背景知识或公式,然后再进行推理。例如,在计算一个由两点坐标确定的正方形面积时,模型会先回忆起“两点间距离公式”,再计算边长,最后得出面积。这种方法极大地增强了模型处理知识密集型任务的能力。
结论:迈向AGI的清晰路线图
Denny Zhou的分享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清晰的LLM推理能力提升路线图。他总结了几个核心要点:
* 有推理 比 无推理 好。
* 强化学习微调 比 监督微调 好。
* 聚合多个答案 比 依赖单个答案 好。
* 检索+推理 比 纯推理 好。
展望未来,真正的突破将来自于解决那些没有唯一标准答案、更贴近现实世界的复杂任务,以及如何将这些强大的推理能力构建到实际应用中,而不仅仅是刷新基准测试的得分。
这场讲座不仅是一次技术科普,更是对未来AI发展方向的深刻洞察。随着OpenAI、谷歌等顶尖机构在LLM推理上的不断探索,我们距离真正的通用人工智能(AGI)又近了一步。想要获取更多前沿的AI资讯、AI新闻和深度分析,欢迎访问AI门户网站 https://aigc.bar,与我们一同见证人工智能的未来。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