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面试新红线:因不用AI写代码,我被当场淘汰?

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网址
“我们决定选择优先考虑AI-first的人。”
当一位程序员在满怀期待的终面后5分钟,收到这样一封拒信时,整个技术圈都为之震动。这个“因为不用AI写代码而在终面挂了”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奇葩的面试经历,更像一个信号,揭示了在人工智能浪潮下,科技行业正在发生的深刻而复杂的变化。
这不只是一个程序员的个人遭遇,而是摆在所有技术从业者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我们到底应该如何看待和使用AI?当“AI-First”从一个时髦的口号变成招聘的硬性标准时,我们是该拥抱,还是该审慎?

“AI-First”:是未来趋势还是管理层幻觉?

在故事中,面试官——一位初创公司的CEO——对“AI-First”的执着,代表了当前许多企业管理者的心态。在他们看来,“AI-First”意味着:
  • 极致的生产力:相信AI能指数级提升开发效率,缩短产品上市时间。
  • 创新的驱动力:认为拥抱最新的大模型技术是保持竞争力的关键。
  • 未来的象征:将“AI-First”作为公司文化和技术实力的标签,以吸引投资和人才。
然而,这位程序员的回答却揭示了硬币的另一面——来自一线开发者的现实考量。他指出,大型语言模型(LLM)生成的代码可能“太啰嗦”、“不安全”,甚至在处理逻辑问题时错误百出。他认为AI是一个强大的辅助工具,能让他从繁琐事务中解放出来,专注于更需要深度思考的核心问题,但他绝不会让AI“自动驾驶”,独立完成一个完整的功能。
这种认知上的鸿沟,正是当前“AI-First”理念面临的最大挑战。它究竟是引领未来的灯塔,还是一个脱离了工程实践的、自上而下的管理层幻觉?

AI编程的现实:工具、助手,而非“自动驾驶员”

事实是,AI在编程领域的角色远比“用”或“不用”要复杂得多。有经验的开发者都清楚,将AI视为一个无所不能的“代码之神”是极其危险的。目前,AI编程工具的真正价值体现在:
  • 加速器:快速生成模板代码、配置文件、单元测试等,极大减少重复性劳动。
  • 解释器:帮助理解陌生的代码库或复杂的函数,降低学习曲线。
  • 创意伙伴:在构思解决方案时,提供不同的思路和代码片段作为参考。
然而,其局限性也同样明显。对于复杂的业务逻辑、精密的算法设计和高安全性的要求,AI生成的代码往往需要资深工程师投入大量时间去审查、重构和修复。正如一些开发者指出的,对于有经验的程序员来说,盲目使用AI甚至可能因为增加了验证成本而降低生产力。
因此,一个更成熟的观点是:AI不是驾驶员,而是智能副驾(Copilot)。它需要一位经验丰富的人类驾驶员来设定航线、应对突发状况并对最终结果负责。真正的人才,是懂得如何驾驭这位“副驾”的人。

面试的“潜规则”:如何谈论AI才能不踩雷?

这位程序员的经历,也给所有求职者上了一堂生动的面试沟通课。当被问及如何使用AI时,如何回答才能既诚实又不“踩雷”?
  1. 肯定优先,展示拥抱姿态:先强调你如何积极使用AI。例如:“在日常工作中,我频繁使用ChatGPT、Copilot等工具来自动化脚本编写、优化代码片段和寻找解决方案,这极大地提升了我的工作效率。”
  1. 突出你的主导地位:将重点从“AI能做什么”转移到“你能用AI做什么”。强调你如何审查、验证和整合AI的产出,以确保代码的质量、安全性和可维护性。这展示的是你驾驭工具的能力,而非被工具驾驭。
  1. 用“场景化”代替“批判性”:避免直接说“AI不好”。可以换一种方式:“对于常规的、模式化的任务,AI是我的首选。但对于涉及核心业务逻辑和系统架构的复杂问题,我更倾向于将其作为高效的辅助工具,最终的决策和设计仍由我来主导。”
  1. 洞察面试官:对CEO或非技术背景的面试官,多谈AI带来的效率和创新价值;对技术面试官,则可以更深入地探讨你在具体场景下对AI工具的技术选型和最佳实践。

当面试变成“AI对战AI”: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更令人深思的是,原文中提到的AI面试辅助工具(如r/interviewhammer)的出现。当求职者开始用AI来回答面试官的问题,而面试官又在用AI的标准来筛选候选人时,整个招聘流程就滑向了一个荒诞的循环:AI面试AI
这暴露了传统面试方法的脆弱性。如果一个人的能力可以通过AI轻松伪装,那说明考核的维度本身就出了问题。这迫使我们思考,在AI时代,企业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人才?
答案或许不是“AI-First”的盲从者,而是具备AI时代批判性思维(AI-Augmented Critical Thinking)的人。他们不仅知道如何使用AI,更知道何时使用、何时不用,并能对AI的结果进行精准的判断和优化。

结论:跨越“AI鸿沟”,人机协同是最终答案

这位程序员的面试故事,是AI时代一个标志性的缩影。它警示我们,在技术狂热和现实应用之间存在着一条巨大的“沟通鸿沟”。
对于企业而言,与其追求一个模糊的“AI-First”标签,不如建立一个更务实的AI应用文化,鼓励团队探索人机协同的最佳模式。对于开发者而言,拒绝AI是不可取的,但盲从AI则更加危险。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判断力,将AI这个强大的工具用到极致。
未来属于那些能够深刻理解AI的优势与边界,并将其无缝融入自身智慧和创造力的人。想要跟上最新的AI发展和行业动态,可以关注像 AI门户 这样的平台,获取前沿的AI资讯AI新闻,持续学习,才能在变革的浪潮中稳立潮头。
Loading...

没有找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