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驱动生命科学:10万亿Token数据库打造生物版GPT,尽在AIGC.bar
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网址
人工智能(AI)与生物学的融合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生命科学领域,而高质量、大规模的数据是驱动这场变革的核心引擎。近日,Basecamp Research宣布推出其革命性的生物序列数据库BaseData™,凭借近10万亿Token的基因组数据和海量蛋白质序列,专为AI大模型的训练而生,预示着“生物版GPT”的加速到来。这一突破性进展是AI资讯领域的一大亮点,更多前沿AI新闻与深度分析,敬请关注AI门户网站 AIGC.bar。
AI时代的生物数据鸿沟与BaseData™的破局
长期以来,AI在生物学应用的发展受到数据瓶颈的严重制约。公共数据库虽然贡献卓著,但在数据多样性、增长速度和针对AI训练的优化方面已显现疲态。例如,现有数据库中大量数据集中于少数几个物种和国家,导致严重的采样偏差,而核心数据库的年增长率已大幅放缓。这种数据的匮乏与偏态,直接限制了AI大模型学习生物世界复杂规律的能力。
Basecamp Research推出的BaseData™正是为了打破这一僵局。它具备以下核心优势:
- 规模空前:BaseData™拥有高达9.2万亿个Token的核苷酸数据,是此前最大公开数据集OpenGenome2的1.04倍;同时包含9.8亿条经过严格筛选和校对的高质量蛋白质序列,是UniRef数据库的21.5倍。如此庞大的数据量为训练更深、更广的AI模型奠定了坚实基础。
- 高速增长与极致多样性:BaseData™的数据采集和更新速度远超传统,每月能新增20亿条高质量蛋白质序列。更重要的是,通过其遍布全球26个国家和地区的120多个采样站点,BaseData™已发现超过100万个新物种,极大地扩展了已知蛋白质和基因组的覆盖范围,为AI模型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多样性。
- 信息丰富且AI友好:采用专门设计的提取和测序技术,BaseData™产生的组装序列更长,其中18%的contigs长度超过100kb。每个序列还附带深层元数据,记录了环境、化学、物理参数及基因组/宏基因组上下文。其数据组织形式从底层架构就为AI训练进行了优化,显著降低了冗余度,并保留了基因共表达网络等高阶生物关系,这对提升AI大模型的泛化能力至关重要。
实践证明,在相同参数规模下,使用BaseData™训练的AI模型在ProteinGym等基准测试中展现出更优越的零样本预测性能,尤其在处理远缘物种和新型蛋白家族时优势明显。这充分说明了高质量、大规模、多样化数据对于提升人工智能在生命科学领域应用效果的关键作用。
Basecamp Research:探索未知,重塑生物数据经济
Basecamp Research由两位牛津大学博士——合成生物学家Glen Gowers和生物医学工程师Oliver Vince于2019年创立。他们的核心理念“超越已知生物学”源于一次在冰岛瓦特纳冰川进行的极地DNA测序探险。这次经历让他们深刻认识到地球上仍有大量未被探索的生物多样性,蕴藏着巨大的未知生物信息和潜力。
为了构建BaseData™,Basecamp Research采取了一种创新的数据供应链模式。他们通过与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伙伴建立公平的双边准入和惠益分享协议,合法合规地获取生物多样性样本。所有数据采集均基于预先谈判的商业使用授权,并建立了透明的利益分配机制,能够精确追踪每个序列的商业化使用情况,并按比例向数据来源方分配收益。这种模式不仅解决了传统公共数据库可能存在的法律模糊性问题,更创造了一种可持续的生物数据经济生态,堪称AI变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典范。对这类前沿AI商业模式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访问 AIGC.bar 获取更多AI行业洞察。
从数据到模型:英伟达助力,打造生物版GPT与智能酶设计
拥有了强大的数据基础,Basecamp Research在AI模型层面也取得了显著成就。公司开发了名为BaseFold™的深度学习模型,用于预测蛋白质的3D结构。据称,BaseFold™在处理公共数据集中代表性不足的蛋白质时,其准确性可达DeepMind的AlphaFold2的六倍。
为了加速AI大模型在生物学领域的研发和应用,Basecamp Research与图形处理器巨头英伟达(NVIDIA)建立了紧密合作。这包括将BaseFold™适配到英伟达的BioNeMo平台,并加入英伟达Inception计划,以获取最新的开发工具、GPU计算资源以及专业技术支持。这种产业合作对于推动AGI(通用人工智能)在特定科学领域的落地至关重要。
更令人瞩目的是,Basecamp Research与巴塞罗那分子生物学研究所合作推出了ZymCTRL——首个基于文本的酶设计生成式AI模型。ZymCTRL是一个端到端的蛋白质大型语言模型(LLM),用户只需通过简单的文本输入(如酶的识别码或期望的催化活性),即可从头生成全新的酶序列。该模型能够生成与训练数据中已知序列仅有30%相似度但仍具有功能活性的酶,这表明它具备真正的创造能力,而非简单复制。ZymCTRL已被证明能成功设计出用于工业实践的酶,例如高效的冷水洗涤酶,并且Basecamp Research已将其开源,以促进全球科研合作。这一成果展示了人工智能,特别是LLM技术,在驱动科学发现和工程创新方面的巨大潜力。获取最新的LLM和Prompt工程技巧,欢迎访问 AIGC.bar。
结论:AI与生物学的黄金时代已来临
BaseData™的震撼登场以及Basecamp Research在AI模型上的创新,无疑是AI+生物学领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不仅解决了长期困扰该领域的数据瓶颈问题,更为开发强大的“生物版GPT”乃至更先进的生物智能系统铺平了道路。随着AI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生物数据的持续积累,我们有理由相信,AI将在新药研发、生物材料设计、工业酶优化、疾病诊断与治疗等众多生命科学领域带来革命性的突破。
未来已来,AI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解锁生命的奥秘。要持续追踪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动态、深度解读AI大模型进展、获取实用的AI日报和Prompt技巧,以及探索AI变现的无限可能,请务必关注您的AI资讯首选门户——AIGC.bar。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