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牛顿横空出世:北大团队如何让AI自主发现物理定律?

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网址
notion image
科学的殿堂,正迎来一位特殊的“思考者”。想象一下,一个AI系统仅仅通过观察小球运动的枯燥数据,就能像牛顿一样“顿悟”,自行推导出支配宇宙的物理定律。这不再是科幻小说的情节,而是北京大学团队带来的革命性突破——AI-Newton系统。这一成果不仅登上了顶级期刊,更预示着一个由AI驱动科学发现(AI for Science)的新时代的到来。
在人工智能(AI)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习惯于将AI视为强大的“模式识别大师”,它们能在海量数据中精准找出关联性,但要从这些关联中提炼出如“F=ma”这样简洁而普适的科学定律,却一直是难以逾越的鸿沟。AI-Newton的出现,正是在这条充满挑战的道路上迈出的坚实一步。它不仅仅是一个模型,更是一个全新的科学发现范式,有望将人类从冗长、易受偏见影响的传统研究中解放出来。想要紧跟AI发展的最前沿,了解更多类似AI-Newton的突破性进展,可以访问AI资讯门户网站 AIGC.bar,获取最新的AI新闻和深度解读。

什么是AI-Newton?超越“黑箱”的符号回归

与当前主流的基于神经网络的AI模型不同,AI-Newton采用了另一种被称为“符号回归”(Symbolic Regression, SR)的技术路径。
传统的神经网络模型,尽管在模式识别上表现出色,但其决策过程往往像一个“黑箱”,我们很难理解它到底学到了什么,这在要求严谨和可证伪的科学领域是致命的弱点。而符号回归则完全不同,它的目标是直接搜索能够最精确描述物理现象的数学方程式。
  • 可解释性:它生成的不是复杂的神经网络权重,而是人类科学家可以阅读、理解和验证的显式数学表达式。
  • 简洁性:它追求用最简洁的公式来描述复杂的现象,这与奥卡姆剃刀原理不谋而合,也是伟大物理定律的共同特征。
  • 概念推导:更重要的是,AI-Newton不仅仅是拟合数据,它会尝试去“推导”和“定义”物理概念,比如从零开始理解什么是“质量”、什么是“能量”。
AI-Newton巧妙地将大模型的广博知识与符号回归的严谨性结合起来,利用大模型的推理能力为符号搜索提供方向,从而在庞大的可能性空间中高效地找到合理的候选定律。

AI-Newton的核心机制:知识库与自主发现工作流

AI-Newton的强大能力源于其精心设计的两大核心组件:一个动态的知识库(Knowledge Base, KB)和一个模拟人类科学家思考过程的自主发现工作流。

知识库:AI的“知识体系”

AI-Newton的知识库是其进行思考和推理的基础,它由实验库和理论库构成,所有知识都通过一种专门设计的物理领域专用语言(DSL)进行表示。
  • 三层结构:理论库采用“符号-概念-定律”的三层结构。
  • 符号层:存储基础的数学和物理符号。
  • 概念层:存储AI自主发现的物理概念,如“动能”、“势能”等。这些概念以明确的DSL表达式表示,而不是模糊的潜在特征,大大提升了可解释性。
  • 定律层:存储发现的物理定律,并区分为仅适用于特定实验的“特定定律”和具有普适性的“一般定律”(如能量守恒、牛顿第二定律)。
这种结构化的知识管理方式,使得AI-Newton能够像人类一样,逐步构建起自己的物理知识大厦,并将已学到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未知的问题中。

自主发现工作流:模拟科学家的“合理推理”

AI-Newton的工作流程并非暴力搜索,而是模拟了科学家的研究过程——“提出假说,然后验证”。这个过程被称为“合理推理”(Plausible Reasoning)。
  1. 选择目标:系统首先根据算法推荐,从知识库中选择一个实验和相关的概念进行研究。
  1. 寻找特定定律:通过符号回归,在选定的概念之间寻找数学关系,发现适用于当前实验的“特定定律”。
  1. 推广为一般定律:这是最关键的一步。系统会尝试将已有的“一般定律”应用到新实验中。如果定律失效,它不会直接放弃,而是会尝试对原有公式进行修正(比如增加一个修正项),从而推导出一个更普适、更强大的新“一般定律”。
通过这个不断循环、迭代的流程,AI-Newton能够启发式地利用已知探索未知,从简单的现象逐步深入,最终揭示出复杂系统背后的深刻规律。

惊人的成果:自主发现牛顿第二定律与能量守恒

为了验证AI-Newton的能力,研究团队设计了涵盖46个不同牛顿力学场景的实验,包括小球碰撞、弹簧振动、天体运动等。这些实验数据都模拟了真实世界中的测量噪声。
在没有任何物理先验知识(比如不知道什么是力、质量、能量)的前提下,AI-Newton完全从零开始,通过观察这些实验数据,展现出了惊人的学习能力:
  • 渐进式学习:它像一个初学者一样,先从简单的概念(如速度)开始,然后逐步定义出更复杂的概念(如动量、动能),最终将它们组合,推导出了完整的能量守恒定律牛顿第二定律
  • 发现多种力:系统成功识别并用简洁的数学形式描述了牛顿力学中的三种典型力:弹力、近地重力和万有引力。
  • 知识的泛化: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它发现的“一般定律”能够同时解释多个看似无关的复杂物理系统,展现了强大的泛化能力。
这些成果有力地证明,AI不仅能“看懂”数据,更能“理解”数据背后的物理世界。

展望未来:AI驱动的科学发现新范式

AI-Newton的成功只是一个开始。它作为一个概念验证系统,展示了AI在基础科学发现领域的巨大潜力。未来的发展方向充满想象空间:
  • 集成更强工具:可以引入更强大的数学工具(如微积分、群论),提升其推导和证伪定律的能力。
  • 融合自然语言:通过集成自然语言处理能力,AI-Newton将能理解和表达那些难以用纯数学公式描述的物理概念(如惯性、量子力学原理),让人工智能的思考方式更接近人类。
  • 跨学科应用:这一框架不仅限于物理学,未来有望应用于化学、生物学、材料科学等更广泛的领域,加速全人类的科学探索进程。
从AlphaGo在围棋领域击败人类,到今天的AI-Newton自主发现物理定律,我们正见证着AGI(通用人工智能)的曙光。AI不再仅仅是工具,它正在成为我们探索未知世界的智慧伙伴。想要持续追踪AI领域的最新动态和深度分析,欢迎访问一站式AI门户 AIGC.bar,与我们共同见证这场正在发生的科技革命。
Loading...

没有找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