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下乡成“围猎”?深度解析针对老年人的新型数字骗局 | AIGC.Bar AI资讯

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网址
notion image
人工智能(AI)的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全球,从大城市的写字楼到科研机构的实验室,AI技术被视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引擎。然而,当这股浪潮涌向信息的洼地——广大的四五线城市和乡村时,它所呈现的并非全然是科技的曙光,而可能是一场针对最脆弱群体的“数字围猎”。一场利用人工智能外衣,针对老年人的新型骗局正在悄然上演,他们正成为技术滥用下的无声受害者。

“AI创富”神话:揭秘专攻下沉市场的骗局套路

“5分钟生成爆款文章”、“70岁也能月入过万”,这些极具诱惑力的广告语,正通过短视频和社交平台,精准地推送给那些渴望跟上时代、手有余钱但对新技术认知不足的老年人。这正是骗局的第一步:利用信息差制造焦虑与渴望
这些骗局通常遵循一套精心设计的流程:
  1. 低门槛诱入:通过免费的“AI创富”直播课吸引目标人群。直播间里,讲师们使用AI合成的虚拟形象和声音,营造出高科技的氛围。同时,大量机器人账号刷出的“几千人在线”的假象,以及“成功学员”现身说法的视频,共同构建了一个“零门槛、包教包赚”的虚假繁荣。
  1. 社群洗脑与催单:受害者被拉入微信群或钉钉群后,所谓的“导师”会持续不断地分享伪造的收益截图和成功案例。在直播的最后阶段,通过“限时名额”、“手慢无”等话术制造紧迫感,促使老人们在冲动之下支付数千元的“门槛费”。
  1. 层层加码的收割:一旦支付了第一笔费用,骗局便进入了核心收割阶段。骗子会以“购买流量扶持包”、“升级高级会员”、“解锁更多AI功能”等名义,要求受害者投入从数千到数万元不等的资金。而他们口中的“AI系统”,往往只是一个普通的剪辑软件,甚至是需要手动操作的模板,与真正的人工智能技术毫无关系。
从黑龙江绥化的宋先生到四川攀枝花的陈女士,他们投入了数月的退休金,最终换来的却是一个无人问津的网店和一堆无用的视频模板。这场精心包装的AI变现骗局,本质上是利用技术鸿沟进行的一场认知收割。

情感的缺口:当AI成为孤独的“收割机”

如果说“AI创富”骗局利用的是老年人对财富的渴望和对被时代抛弃的恐惧,那么另一类骗局则精准地刺向了他们内心最柔软的部分——情感需求与孤独感
随着年轻人外出务工,大量“空巢老人”的出现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他们的日常消遣高度依赖手机,短视频平台成了他们与外界连接的主要窗口。骗子正是利用了这一点,打造出“AI数字乖孙”、“AI知心姐姐”等虚拟角色。
  • 虚拟陪伴,真实诈骗:通过大模型技术生成的AI视频或语音,骗子可以轻松模仿孩童稚嫩的声音或亲人熟悉的口音。视频里一个天真可爱的“孙子”喊着“奶奶”,嘘寒问暖,轻易就能击破老人的情感防线。在建立信任后,他们便开始以“交学费”、“买礼物”、“急需用钱”等借口索要金钱。
  • 算法围困,信息茧房:更可怕的是,短视频平台的推荐算法会加剧这一问题。当老人对某个“AI乖孙”视频产生兴趣后,系统会源源不断地推送同类内容,将他们困在骗子精心构建的信息茧房中,隔绝了外界的真实信息。
从被骗取“学费”的黄丽娟老人,到接到AI伪造的“母亲”求助电话的许文博,这些案例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技术的发展放大了孤独,当现实中的陪伴缺位时,虚拟世界里的虚假温情就成了最致命的陷阱。

技术鸿沟下的无声掠夺:为何受伤的总是他们?

这场针对老年人的AI围猎,深刻地反映了我们社会中存在的巨大数字鸿沟
一方面,大城市里的年轻人正在热烈讨论如何使用ChatGPT、Claude等先进工具提升工作效率,探索AI的无限可能。另一方面,在信息的下游,老年人对人工智能的理解还停留在“神奇”、“万能”的模糊认知上,这为骗子提供了可乘之机。
维权的艰难更是让受害者雪上加霜。由于许多交易被包装成“知识付费”或“服务合同”,在法律上难以被界定为诈骗,往往被视为民事纠纷。加之骗子公司注册地远、注销快,老人们地域不熟、精力有限,大多数人最终只能选择沉默,自认倒霉。
这场无声的掠夺不仅造成了经济损失,更带来了深远的心理创伤。被骗后的羞耻感、自我价值的否定,以及对新技术的彻底恐惧,让他们重新退回到“离线”的孤岛,与数字世界的距离变得更加遥远。

结语:守护“银发族”,AI发展的必答题

技术本身是中立的,但它的影响却因人而异。当人工智能的红利尚未普惠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时,其潜在的风险却已率先抵达了最薄弱的地带。守护“银发族”在数字时代的安全,不仅仅是家庭的责任,更是全社会面临的一道必答题。
  • 对于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利用AI概念进行虚假宣传和诈骗活动的打击力度,并简化老年人维权的流程。
  • 对于科技平台:需要承担更多社会责任,优化算法,加强对诈骗内容的识别与拦截,并对AI生成内容进行更明确、更显眼的标识。
  • 对于家庭与社会:子女应给予长辈更多的关心与陪伴,主动向他们普及防骗知识。社区和相关机构也应开展针对性的数字素养教育,帮助老年人真正跨越数字鸿沟。
AI时代不应有被遗忘的角落。我们期待技术带来更美好的未来,但这个未来必须建立在保护每一位社会成员,尤其是老年人,免受其害的基础之上。想要获取更多前沿的AI新闻和深度分析,学习如何利用AI工具并守护家人免受技术之害,欢迎访问专业的AI门户网站 https://aigc.bar
Loading...

没有找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