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Hope模型登场:嵌套学习能否终结AI灾难性遗忘?

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网址
notion image

引言:AI大模型难以逾越的“遗忘”鸿沟

在人工智能(AI)飞速发展的今天,以ChatGPT和Claude为代表的大语言模型(LLM)展现了惊人的能力。然而,在这些强大能力的背后,一个根深蒂固的顽疾始终困扰着整个领域——灾难性遗忘(Catastrophic Forgetting)。简单来说,就像我们学会了骑自行车就忘了怎么走路一样,当AI模型学习新知识时,往往会以牺牲旧知识为代价。这一缺陷极大地限制了AI实现像人类一样持续学习和自我进化的可能。
近日,一篇由谷歌研究院华人科学家、清华姚班校友钟沛林(Peilin Zhong)等人发表并被NeurIPS 2025收录的论文,提出了一种名为「嵌套学习(Nested Learning)」的革命性新范式,并基于此构建了Hope模型。这一研究直面AI的“遗忘”顽疾,其惊艳的实验结果甚至预示着Transformer架构的统治地位可能迎来挑战。这究竟是一项怎样的突破?它又将如何重塑AI的未来?

什么是灾难性遗忘?AI大模型的阿喀琉斯之踵

灾难性遗忘是神经网络在持续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为:
  • 知识覆盖:模型在学习新任务B后,在旧任务A上的性能会急剧下降,仿佛“忘记”了之前学过的内容。
  • 微调困境:对大模型进行微调时,很容易出现“风格漂移”,或者丢失预训练阶段学到的通用知识。
  • 学习僵化:当前的大模型知识要么被锁定在预训练数据中,要么局限于短暂的上下文窗口,无法像人脑一样动态地整合新旧知识。
这个问题的根源在于,传统的模型更新方式(如反向传播)在调整参数以适应新数据时,没有机制来保护那些对旧知识至关重要的参数。这使得构建能够持续适应、终身学习的通用人工智能(AGI)系统变得异常困难。

嵌套学习:打破结构与算法界限的新范式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谷歌的研究团队跳出了传统思维框架。过去,研究者们习惯于将模型架构(Architecture)优化算法(Optimizer)视为两个独立的部分进行设计和优化。而「嵌套学习」的核心洞见在于——架构与算法本质上是同一概念,只是处于不同的优化层级
嵌套学习框架将一个复杂的AI模型看作一个由多层、相互嵌套的优化问题组成的系统。每个子系统都有自己独立的信息流和更新速率。这与人脑的运作方式惊人地相似:
  1. 统一的结构:人脑使用相对统一的神经元结构来处理各种任务。嵌套学习认为,像Transformer中的注意力机制和动量优化器,都可以被统一建模为一种联想记忆(Associative Memory)模块。
  1. 多时间尺度更新:人脑的不同区域和连接具有不同的可塑性,更新频率也各不相同,从而实现了短期记忆与长期记忆的和谐共存。嵌套学习引入了「更新频率」的概念,允许模型的不同组件以不同的速率进行调整,形成一个层次化的记忆系统。
通过这种方式,嵌套学习将模型的“骨架”(架构)和“血液循环系统”(优化过程)融为一体,为构建更深层次、更具动态性的学习系统铺平了道路。

Hope模型:从理论到实践的自我修正架构

为了验证嵌套学习范式的威力,研究人员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名为「Hope」的概念验证模型。Hope模型并非凭空创造,而是基于一种名为Titans的长期记忆架构的改进。
与标准Transformer模型相比,Hope模型具有以下革命性特点:
  • 自我修正的递归架构:Hope模型能够通过一个自指过程(self-referential process)来优化自身的记忆和参数,理论上可以实现无限层级的上下文内学习。这意味着模型可以在与用户交互的过程中不断“悟道”和自我完善。
  • 连续记忆系统(CMS):它将模型的记忆系统划分为一个频谱,从更新最快的短期记忆到最稳定的长期知识,每个部分以不同的频率更新。这使得Hope在处理超长上下文信息时比现有模型更高效,也更能抵抗知识遗忘。
实验结果令人振奋。在语言建模、常识推理等标准任务上,Hope的表现优于现代递归模型和强大的Transformer。在长上下文记忆管理上,Hope更是显著超越了Mamba2等前沿模型。这有力地证明了,当架构与算法被统一后,AI系统可以变得更强大、更高效,并真正具备自我改进的潜力。

这对AI的未来意味着什么?

「嵌套学习」和Hope模型的出现,不仅仅是一次模型性能的提升,更可能是一次AI底层逻辑的范式转移
首先,它为解决“灾难性遗忘”这一核心难题提供了全新的、系统性的解决方案,让终身学习AI从理论走向现实。未来的AI或许不再需要昂贵的、从零开始的完全重训,而是可以像人一样,持续、高效地将新知识无缝融入其知识体系。
其次,这将深刻改变我们与AI的交互方式。一个能够自我修正、持续学习的AI,将能更好地适应个性化需求,在长期任务中保持连贯性,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智能伙伴。
最后,这项由清华姚班校友领衔的研究,再次证明了华人科学家在全球AI领域的顶尖实力。它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激动人心的蓝图:未来的AI将不再是静态的、被动学习的工具,而是动态的、能够主动进化的智能体。

结论:迈向自我进化的AI新纪元

总而言之,谷歌的「嵌套学习」范式和Hope模型,通过统一模型结构与优化算法,为解决AI的“灾难性遗忘”问题开辟了一条极具前景的道路。虽然要说“终结Transformer统治”为时尚早,但这一突破性思想无疑为下一代人工智能的设计提供了全新的灵感和理论基础。它让我们距离那个能够像人类一样不断学习、不断成长的通用人工智能梦想,又近了一大步。
想要获取更多前沿的AI新闻AI资讯,深入了解大模型的最新动态,欢迎访问AI门户网站 AIGC.bar (https://aigc.bar),掌握人工智能的未来脉搏。
Loading...

没有找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