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ra震荡波:巨头无界,AI创业者如何描绘并赢在未来?
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网址
引言
“事实证明,不焦虑的人做不好 AI 应用。” Lovart 创始人陈冕的这句话,在 OpenAI 发布 Sora app 后显得尤为深刻。一夜之间,AI 视频生成从技术展示跃升为现象级社交产品,登上美区 App Store 榜首,让整个科技圈再次感受到被巨头支配的“恐惧”与兴奋。Sora 的出现不仅是技术的胜利,更是对行业格局的猛烈冲击,它证明了 OpenAI 这样的巨头毫无边界,既追求 AGI 的星辰大海,也渴望打造最贴近用户的超级应用。
在这场由 大模型 引发的加速变革中,创业公司的生存空间在哪里?当巨头携算力、数据和流量优势入场,创业者是该选择退避,还是迎难而上?陈冕的思考和 Lovart 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一份极具价值的生存指南:AI 创业,本质上是一场关于未来的预演。你必须提前描绘它,然后等待它发生。 本文将深入解读陈冕的核心观点,探讨在巨头阴影下,AI 应用创业者如何构建自己的护城河,并最终赢得一席之地。
Sora:不止是工具,更是社交革命的号角
许多人初见 Sora,惊叹于其视频生成的逼真与连贯。但当陈冕在凌晨三点深度体验四小时后,他得出了一个颠覆性的结论:“我意识到这是一个社交产品,它可能比‘AI 抖音’还要大。”
这一感知的来源并非单纯的技术参数,而是 Sora app 精心设计的产品链路:
- Cameo(出境秀)功能:用户可以生成自己的 AI 形象和音色,与 Sam Altman 甚至朋友“合拍”。这瞬间打破了 AI 生成内容的孤独感,将“我”置于创作中心,激发了强烈的分享欲。正如 OpenAI 自己所说,没有 cameo,就不会有这款产品。
- Remix(重新创作)机制:通过简单的滑动交互,用户可以轻松地在他人作品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创作,实现了病毒式传播所必需的“接力共创”模式。
这两大功能将 Sora 从一个单纯的视频生成工具,转变为一个以 AI 内容为媒介的社交平台。它解决的不再是“如何生成视频”,而是“和谁一起创造什么”,这正是社交产品的核心。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它能迅速引爆,而其他同类产品却声量寥寥。这片战场注定是巨头的游戏,因为高昂的算力成本、复杂的隐私监管和巨大的流量需求,都为创业公司设置了极高的门槛。陈冕判断,留给其他玩家追赶的时间窗口,可能只有 3 到 6 个月。
巨头阴影下的生存法则:提前描绘未来
面对 Sora 带来的压迫感,创业者该如何自处?陈冕给出的答案并非防守,而是更激进的预判和布局。“AI 应用公司怎么做增长?其实就是提前描绘未来,然后等它发生。”
应用公司不掌握底层 LLM 的创新,但可以预判其演进方向。这意味着,产品设计需要超越当前模型的局限,为下一阶段的能力提前搭建好交互框架。当模型能力升级的那一刻,产品便能无缝衔接,瞬间爆发出强大的竞争力。
Lovart 的 ChatCanvas 功能就是这一理念的最佳实践。在 GPT-4o 的 Image-1 模型发布之前,大部分图像模型的指令跟随和编辑能力还很弱,“指哪改哪”的体验难以实现。但 Lovart 团队预判到多模态模型的理解力必将飞速提升,因此提前设计了在画布上通过自然语言进行框选、修改的交互方式。当更强的模型出现时,Lovart 迅速跟进,提供了远超同类产品的顺滑体验,实现了用户的阶梯式增长。
这种“提前描绘”的能力,源于两个核心动作:离用户更近,离技术更近。通过与用户和模型团队的紧密沟通,才能在无数可能性中做出正确的取舍,赌对技术演进的路线图。
垂直应用的护城河:交互与上下文
如果说“描绘未来”是增长策略,那么垂直应用真正的护城河则在于两件事:特殊的交互 和 特殊的上下文。
#### 1. 特殊的交互方式
通用大模型致力于成为一个高智商的“通用人”,而垂直应用则要在此基础上,塑造一个特定领域的“专家”。专家的工作方式是独特的。陈冕举例,你和设计师沟通,绝不会只对着他的脸说话,而是会围绕着一张摆满素材的画布。这种基于视觉对齐的沟通模式,就是设计领域“特殊的交互”。
ChatCanvas 正是还原了这种交互,它不是一个简单的聊天机器人,而是一个可视化的协作空间。这使得 Lovart 在设计场景中,比通用的 ChatGPT 等产品更高效、更符合直觉。应用公司的生存空间,恰恰在于找到并产品化这些“通用人”无法完美覆盖的专业工作流。
#### 2. 特殊的上下文(Context)
一个优秀的设计师,不仅技术高超,更重要的是能理解客户的需求、历史和偏好。这在 AI 领域被称为“上下文”。陈冕将其分为两类:
- Reference(参考):包括品牌过往的视觉风格、素材库,以及行业内的流行趋势(如多巴胺风格)。
- Preference(偏好):通过长期合作积累的对客户审美的理解,比如客户是偏爱极简还是插画风。
未来的 AI 设计师必须能持续学习和吸收这些上下文。Lovart 正在构建的 context 模块,正是为了让 AI Agent 通过多轮追问、链接分析等方式,沉淀用户的专属素材库和偏好模型。当一个 AI 不仅能作图,还能“记住”你的一切需求和品味时,它的价值和用户粘性将无可替代。这正是垂直应用在 AI变现 道路上,对抗通用模型的关键。
结论:在加速时代,用信念与认知突围
Sora 的横空出世,是 人工智能 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标志性事件。它宣告了一个巨头加速扩张、边界日益模糊的时代。对于创业者而言,焦虑是常态,但更重要的是在焦虑中找到行动的方向。
Lovart 创始人陈冕的分享为我们揭示了一条清晰的路径:与其畏惧巨头的阴影,不如成为未来的预言家。通过提前描绘未来的交互形态,并深耕特定领域的交互与上下文,创业公司依然能构建起坚固的护城河。这不仅需要对技术趋势的敏锐洞察,更需要“为了赢而创业”的信念与韧性。
正如陈冕所言,“山还在、我们也能到达,那为什么不能努力往那儿走呢?”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唯一确定的就是变化本身。想要紧跟 OpenAI、Claude 等大模型的最新动态,探索更多前沿 AI资讯 和应用?欢迎访问AI门户网站 https://aigc.bar,获取最全面的 AI新闻 与深度解读,与未来同行。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