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啸虎最新洞察:别再假装!中国AI出海的生存法则与三大陷阱

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网址
在当前全球AI浪潮风起云涌的背景下,中国AI创业者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一方面,技术创新层出不穷,市场热情高涨;另一方面,关于如何在全球市场立足、如何与国际巨头竞争的焦虑也日益凸显。金沙江创投管理合伙人朱啸虎,以其一贯的犀利和务实,为我们揭示了中国AI创业者在全球化进程中的真实处境和生存法则。他的核心观点振聋发聩:搬离中国,假装不是一家中国AI公司,是毫无用处的。
本文将深入解读朱啸虎的最新对话,从开源模型的战略价值、AI应用的核心壁垒,到全球化策略的本质,为所有关注AI领域的创业者、投资人和从业者提供一份清晰的行动指南。

开源才是未来:中国AI的“新基建”战略

当谈及以DeepSeek为代表的中国开源大模型时,许多人可能还停留在其对市场氛围的短期刺激上。然而,朱啸虎指出了一个更深远的战略意义:开源,正在成为保障全球AI不被少数闭源巨头垄断的关键力量。
若干年后回看,DeepSeek等中国开源模型的崛起,其历史功绩将是确保了AI技术的开放性。如今,Hugging Face上中国开源模型的下载量超越美国,这不仅是数字上的胜利,更是趋势的证明。当开源与闭源模型在能力上并驾齐驱时,开放生态的优势将无可阻挡。这构筑的不仅仅是中国的“新基建”,更是一个全球开发者都能参与其中的“新基建”。
  • 长期利好:一旦强大的开源生态建立,后来者想要颠覆将极其困难,如同今天的Linux系统一样,这将为中国AI产业带来长期的战略优势。
  • 全球趋势:连A16z的数据都显示,硅谷大量AI项目开始采用中国开源模型。这标志着竞争格局已从单纯的技术比拼,演变为“中国的开源 vs 美国的闭源”的生态对抗。

速度与留存:AI应用的核心壁垒

今年,Manus的成功案例让许多中国创业者看到了通用Agent和全球化市场的希望。但朱啸虎一针见血地指出,技术复刻并非难事,Manus真正的壁垒在于其卓越的Go-to-Market(市场进入)能力
对于当下的AI应用公司而言,成功的关键在于构建两大核心壁垒:
  1. 速度壁垒:必须以“火箭般”的速度崛起,让竞争对手望而生畏,根本没有追赶的机会。在AI时代,先发优势和市场占领速度至关重要。
  1. 留存壁垒:火箭升空后,能否稳定在轨道上?高用户留存是检验产品价值和商业模式健康度的试金石。没有留存的速度,终将是昙花一现。
在中国市场,由于用户付费习惯仍在培养中,Token消耗量反而成为一个有趣的替代指标,被视为衡量一家公司的“含AI量”。借助国内大厂在特定场景下的补贴,许多应用得以快速起量,但这背后也隐藏着新的陷阱。

避开“水电煤”陷阱:为何AI编程不值得创业者投入?

朱啸虎明确表示,AI编程(AI Coding)这类赛道是创业者应该极力避开的“水电煤”陷阱。他认为这注定是大厂的游戏
当前,美国市场在补贴AI Coding,正如中国市场曾补贴外卖一样,普遍处于“负毛利”状态。创业公司用投资人的钱补贴程序员,而程序员群体对价格和性能高度敏感,忠诚度极低,切换成本几乎为零。一旦补贴停止或转为按量付费,高昂的成本将迅速劝退用户,导致商业模式无法维系。
  • 大厂逻辑:大厂将AI编程视为云服务的获客手段,通过补贴来绑定用户,其战略目标与创业公司完全不同。
  • 创业者困境:创业公司若陷入这种补贴战,无异于飞蛾扑火。收入增长越快,亏损越大,最终只会被耗尽资金。

堂堂正正出海:“假装不是中国公司”为何行不通?

这波AI创业浪潮中,一个显著的特点是许多团队从第一天起就瞄准全球市场。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我们应该如何定位自己?是否需要“肉身出海”,甚至淡化自己的中国背景?
朱啸虎的建议是:堂堂正正地做一家中国公司。
他强调,无论你把公司注册在哪里,团队搬到何方,你的创始背景、投资人来源,全球的客户和投资人都心知肚明。“装”是没有用的。与其徒劳地伪装,不如将精力聚焦于打造卓越的产品。
  • C端优势:在面向消费者的全球市场,中国创业者拥有巨大优势,过去十年百亿美金级别的C端App几乎都出自中国团队之手,我们应有绝对的自信。
  • B端挑战:面向企业服务,尤其是美国大型企业,Go-to-Market是巨大挑战。从产品驱动增长(PLG)到销售驱动增长(SLG)的跨越,需要深厚的本地人脉和销售体系,这对中国创始人是极大的考验。
  • 资本现实:为了拿美国VC的钱而“伪装”出海,往往是徒劳。最终,许多团队还是得回头寻求中国投资人的支持。高估值并非好事,它会极大地压缩犯错空间。

务实为王:从“牛马机器人”到AI硬件的减法哲学

在硬件领域,朱啸虎同样推崇务实主义。他认为,与其追逐宏大叙事的人形机器人,不如投资那些真正能干活、能创造商业价值的“牛马型机器人”。无论是水下洗船机器人,还是能一边按摩一边“卖卡”的理疗机器人,它们的核心逻辑都是解决了真实存在的刚需,并且拥有清晰的ROI(投资回报率)模型。
这种务实哲学同样适用于AI硬件的开发。
朱啸虎强调,对中国创业者而言,做AI硬件最重要的是做减法,而不是做加法。Plaud会议纪要硬件就是最佳案例,它只用最成熟的技术,切入一个极小的痛点,却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在“百镜大战”等激烈竞争中,能保证大规模、高质量交付的产品才是赢家。花哨的功能如果无法量产,一切都是空谈。

结论

朱啸虎的观点为身处AI热潮中的中国创业者提供了一剂清醒剂。总结而言,成功的路径并非隐藏身份或追逐风口,而是基于深刻的自我认知和市场洞察:
  1. 拥抱开源:将其视为构建长期生态壁垒的战略机遇。
  1. 速度为王:在应用层,快速占领市场并保持高用户留存是核心。
  1. 避开陷阱:远离大厂利用补贴构建的“水电煤”赛道。
  1. 坦然出海:作为一家中国公司,用最好的产品去赢得全球市场。
  1. 务实创新: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回归商业本质,解决真问题,创造真价值。
AI时代的发展日新月异,大模型、AGI、LLM等技术不断突破,但商业的底层逻辑始终未变。对于广大创业者而言,保持清醒的头脑,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态位,比盲目追赶下一个热点更为重要。想要获取更多前沿的AI资讯和深度分析,欢迎访问AI门户网站 AIGC.bar (https://aigc.bar),与我们一同见证人工智能的未来。
Loading...

没有找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