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illiz创始人星爵:从“没有对手”到“一天崩溃几次”,一个AI理想主义者的真实独白|AI新闻

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网址

引言

“我始终相信,技术世界需要理想主义。” Zilliz 创始人兼 CEO 星爵的这句话,为他和他所创办的公司八年的征程写下了最深刻的注脚。从最初“我们没有对手”的豪言,到如今“一天崩溃好几次”的坦诚,这背后是一家 AI 基础设施独角兽在时代浪潮中的真实写照。当 人工智能(AI)大模型(LLM) 成为科技界最炙手可K的热点,作为其底层基石的向量数据库,也从幕后被推至台前。
本文将深入解读星爵的对谈,不仅探讨 Zilliz 和其核心产品 Milvus 的技术演进,更将剖析其在激烈竞争中坚持开源的战略抉择,以及一位技术理想主义者在残酷商业现实中的磨砺与坚持。对于关注 AI新闻 和前沿技术趋势的读者,这不仅是一个创业故事,更是一扇观察 AGI 时代基础设施演变的重要窗口。想要获取更多一手的 AI资讯,可以关注像 AIGC.bar (https://aigc.bar) 这样的专业 AI门户

荒漠独行:向量数据库的黎明前夜

“我们曾经没有对手”,星爵的这句话并非狂妄,而是对 2018 年创业初期状态的真实描述。当时,ChatGPT 引发的生成式 AI 革命尚未到来,整个市场对“向量数据库”这个概念还相当陌生。Zilliz 的起步,源于一个超前的判断:随着 AI 技术的发展,由图片、语音、文本等产生的非结构化数据将迎来爆发式增长,而处理这些数据的关键,在于一种名为“特征向量”(Embedding)的数据结构。
Zilliz 看到了管理和检索海量特征向量的巨大需求,并投身于这片无人区。他们服务的早期客户,大多是上一代 AI 公司,主要应用场景是卷积神经网络(CNN)和循环神经网络(RNN)驱动的图像识别与自然语言处理。
这段“孤独”的探索期,为 Zilliz 积累了宝贵的技术经验和先发优势。当 OpenAI 和其他公司的 大模型 横空出世,将向量数据库推向风口浪尖时,Zilliz 已经在这条路上深耕多年,为其后续的爆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AI浪潮下的“甜蜜烦恼”:从幕后到台前

2023 年,英伟达 CEO 黄仁勋在 GTC 大会上的点名,让 Zilliz 一夜之间声名鹊起。这不仅是 Zilliz 的高光时刻,更是整个向量数据库赛道的里程碑。星爵认为,这标志着行业终于认识到,没有向量数据库,GenAI 就无法真正落地。随之而来的,是机遇,也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星爵总结了三个核心变化:
  1. 数据规模的指数级增长:过去千万、上亿级别的数据已算海量,如今百亿甚至千亿级别的向量处理需求已成常态。一个典型的例子是,Zilliz 的客户正在尝试将整个互联网内容向量化,以构建下一代 AI 搜索。
  1. 应用场景的极大拓展:除了作为 大模型 知识库的 RAG(检索增强生成)应用,向量数据库还被广泛用于模型训练数据清洗、自动驾驶多模态数据处理、电商推荐、金融风控,乃至生物医药领域的蛋白质结构分析。
  1. 成本优化的迫切需求:随着应用规模扩大,如何降低向量数据库的总体拥有成本(TCO)成为用户关注的焦点。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Zilliz 正在从传统的实时查询数据库,向结合了 “Vector Lake” 的混合架构演进,旨在同时满足高并发的在线查询和海量数据的离线分析需求。

开源的信仰:Zilliz的核心护城河

在向量数据库赛道,Zilliz 并非没有对手。闭源的 Pinecone 估值高达 7.5 亿美元,是其最直接的竞争者。面对激烈的竞争,星爵坚定地选择了开源路线,并认为这是 Zilliz 最核心的护城河。
他认为,开源的优势并非“捷径”,而是一条更需要耐心的路,但它能带来三大长期价值:
  • 加速产品迭代:开源社区汇聚了全球开发者,他们带来的真实场景反馈和需求,能帮助产品快速迭代,避免闭门造车。
  • 赢得开发者心智:开源降低了开发者的使用和学习门槛,开放透明的架构天然更容易获得信任,从而建立起庞大的用户生态。
  • 避免技术锁定:尤其在海外市场,企业选择开源方案的重要原因是为了避免被单一供应商绑定,保留自主可控的权利。
为了解决开源商业化的难题,Zilliz 借鉴了 Databricks 的 “Dual Core”(双核心)模式。即同时维护一个开源核心(Milvus)和一个闭源的商业化核心。两者在接口和体验上保持一致,确保用户可以无缝迁移,但商业版在底层用 C++ 完全重写,性能和功能上始终领先开源版 12-18 个月。这套复杂的工程体系,虽然极具挑战,却构筑了难以复制的商业壁垒。

“一天崩溃好几次”:理想主义者的现实磨砺

从“没有对手”的自信,到“一天崩溃好几次”的坦然,星爵的分享揭示了创业光环背后不为人知的艰辛。他坦言,过去两年是创业以来最困难的阶段。
挑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1. 商业化的阵痛:团队从纯粹的工程师文化,转向商业化和销售驱动,本身就是一次巨大的组织变革。在流程和架构尚未完善时,就要背负极高的增长目标,如同“一边开飞机一边换引擎”。
  1. 市场的不确定性:2024 年,部分 GenAI 创业公司倒闭,导致 Zilliz 也受到了客户流失的冲击。这不仅带来了营收压力,更考验着团队的士气和韧性。
面对崩溃,星爵的解法朴素而深刻:靠打胜仗来提振士气。他强调,犯错不可避免,但关键在于快速复盘,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同时,作为创始人,必须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与缺点和解,因为在极限压力下,“少犯错”比“多做事”更重要。

结论

Zilliz 和星爵的故事,是当前 人工智能 浪潮下一个深刻的缩影。它展现了一家技术驱动型公司如何凭借超前的眼光在无人区开辟道路,又如何在市场爆发后,通过坚定的开源战略和创新的商业模式构建自己的护城河。更重要的是,它真实地揭示了创业者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挣扎、崩溃与坚守。
正如星爵所言,创业是一场停不下来的马拉松。唯有持续创新、快速迭代,并从每一次“崩溃”中汲取力量,才能在通往 AGI 的漫长道路上,从先驱者,最终成为成功者。对于所有从业者而言,保持对 AI日报 和技术趋势的关注,不断学习和适应,是应对这个瞬息万变时代的唯一方式。更多深度 AI新闻 和分析,欢迎访问 AIGC.bar (https://aigc.bar) 获取。
Loading...

没有找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