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圈的“造词之王”:从“幻觉”到“软件3.0”,Karpathy如何定义AI未来 | AIGC Bar资讯

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网址
在人工智能(AI)这个日新月异的领域,一个精准、形象的命名,其力量不亚于一行关键代码或一篇开创性论文。它能将复杂的思想浓缩为易于传播的符号,为全球的开发者和研究者提供一个共同的对话焦点。而谈到AI圈的“命名大师”,前特斯拉AI总监、OpenAI创始成员Andrej Karpathy无疑是公认的“造词之王”。从如今人尽皆知的“幻觉”,到重塑编程范式的“软件3.0”,Karpathy用他的远见和创造力,带火了无数定义AI时代的核心概念。
最近一则有趣的溯源发现,大语言模型(LLM)领域的核心术语“幻觉”(Hallucination),最早竟可追溯到Karpathy在2015年的一篇博客文章。这再次证明了他在塑造行业话语体系中的非凡影响力。今天,就让我们深入探索这位AI圈起名大师的智慧,看看他究竟是如何通过命名,定义我们对人工智能的认知和未来。

「幻觉」:一个十年前的无心插柳

当我们在讨论 ChatGPT 或其他大模型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时,“幻觉”是我们最常使用的词。但很多人不知道,这个词并非随着ChatGPT的爆火而诞生。早在2015年,Karpathy 在其著名博客文章《RNN非凡的有效性》中,就用“幻觉”来描述神经网络在不理解概念时,生成看似合理却无意义内容的行为。
当时,他观察到循环神经网络(RNN)会“幻觉”出虚假的网址和数学问题。这个词精准地捕捉了模型“看似在创作,实则在臆想”的状态。然而,直到2022年,随着生成式AI的现象级爆发,这个十年前的术语才真正进入公众视野,并成为一个重要的学术研究方向。一个好的命名,如同埋下的种子,总会在合适的时机破土而出,影响整个生态。

软件2.0与3.0:重新定义代码的未来

如果说“幻觉”是Karpathy对模型缺陷的精准描述,那么“软件2.0”和“软件3.0”则是他对整个软件开发范式演进的宏大构想。
  • 软件1.0: 这是我们熟悉的经典编程时代。开发者使用C++、Python等语言,通过编写精确的、一步步的指令来构建程序。每一行代码都由人类逻辑显式定义。
  • 软件2.0: Karpathy在2017年提出,这是一个由神经网络定义的时代。代码不再是人类可读的指令,而是由数百万甚至数十亿神经网络权重组成的、对人类不友好的抽象语言。开发者不再是“编写”逻辑,而是通过提供高质量的数据集来“训练”逻辑,这个过程就像将数据“编译”成一个训练好的模型。
  • 软件3.0: 这是Prompt(提示词)的时代,也是我们正在迈入的时代。Karpathy认为,在软件3.0中,自然语言本身就是源代码。开发者甚至非技术人员,只需用简单的语言描述需求(例如,“帮我构建一个任务追踪网站”),LLM就能像一个运行时环境一样,直接生成并执行代码。这让“会说话就能编程”从一句玩笑变为现实,人工智能真正成为了一个可供全民使用的计算平台。
从软件1.0到3.0的演进,清晰地描绘了人机协作的未来蓝图,也凸显了大模型作为新型基础设施的核心地位。

从“氛围”到“细菌”:探索编程新范式

除了宏观的范式定义,Karpathy还创造了两个极具画面感的术语,来描述与AI协作的微观编程体验。

氛围编程 (Vibe Coding)

这是一种鼓励开发者“跟着感觉走”的编程方式。当LLM足够强大时,你不再需要纠结于每一行代码的细节。你只需要向AI提出需求,沉浸在创造的“氛围”中,大部分时间都在“全部接受”模型的建议。即使出现错误,也只需将错误信息直接丢回给模型,它就能自行修正。这种“懒人编程”模式,让“Talk is cheap. Show me the code”的传统程序员信条,逐渐向“Code is cheap, show me the talk (Prompt)”转变。

细菌式编程 (Bacterial Coding)

这个概念的灵感来源于细菌基因组。Karpathy提倡像细菌一样编写代码,其核心特点是: * 小而精简: 每行代码都有成本,保持代码的精简和高效。 * 模块化: 代码被组织成可独立替换和组合的单元。 * 自包含: 代码可以被轻松地复制粘贴到任何地方,无需复杂的依赖配置。
这种风格鼓励开发者创造易于共享和复用的代码片段,就像细菌通过“水平基因转移”来交换遗传信息一样,从而促进整个开源社区的繁荣。

上下文工程:超越提示词的下一个风口

“提示词工程”(Prompt Engineering)一度是AI圈的热点,但随着应用复杂度的提升,其局限性也日益显现。而“上下文工程”(Context Engineering)这一概念,虽早已存在,却是在Karpathy的转发和点评后迅速火出圈。
与专注于雕琢Prompt本身不同,上下文工程更强调为LLM提供全面、结构化、高质量的背景信息(Context)。简单来说,上下文比提示词更重要。可以将提示词工程看作上下文工程的一个子集。在构建复杂的AI智能体时,如何有效地管理和注入上下文,已经成为决定应用成败的关键。

结论:命名即创造,洞察AI新未来

从“幻觉”到“软件3.0”,从“氛围编程”到“上下文工程”,Andrej Karpathy通过他精准而富有远见的命名,极大地影响了我们理解和讨论人工智能的方式。这些概念不仅是AI新闻中的热门词汇,更成为了指导技术发展的“稳定靶标”和思想框架。
AGI(通用人工智能)渐行渐近的今天,理解这些核心概念的演变,就是把握AI发展的脉搏。想要获取更多前沿的AI资讯和深度解读,欢迎访问AI门户网站 AIGC Bar,与我们一同探索AI的无限可能。
Loading...

没有找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