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大脑革命:FiS-VLA统一思考与行动,开启智能新纪元 | AI资讯尽在AIGC.bar

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网址
如何让机器人既拥有人类般的推理能力,又能实现闪电般的精准操控?这一直是具身智能领域的终极难题。传统的机器人模型往往在“思考”和“行动”之间难以兼顾,要么是思考缜密但行动迟缓的“思想家”,要么是反应迅速但缺乏深思熟虑的“莽撞人”。
近日,一项由香港中文大学、北京大学等机构联合提出的FiS-VLA(Fast-in-Slow VLA)模型,为这一难题带来了革命性的解决方案。它不再将思考与行动割裂,而是创造性地将快、慢两种系统融合在单一的预训练模型中,仿佛为机器人构建了一个统一的“神经系统”。这一突破性设计,不仅显著提升了机器人的任务成功率,更预示着通用智能机器人时代的加速到来。想了解更多前沿AI资讯,欢迎访问AI门户AIGC.bar获取最新动态。

传统困境:当“学霸”遇上“运动员”

在FiS-VLA出现之前,业界普遍采用“双系统”架构来设计机器人大脑。这种架构的灵感来源于诺贝尔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的快思慢想理论。
  • 慢系统(系统2):通常由一个庞大的视觉-语言模型(VLM)充当,如同一个知识渊博的“学霸”。它负责理解复杂的语言指令、分析图像、进行高级常识推理和制定任务计划。
  • 快系统(系统1):则是一个独立的、轻量化的动作模块,好比一个身手敏捷的“运动员”。它负责根据慢系统的指令,进行高频的实时动作控制。
然而,这种分离式设计存在一个根本瓶颈:信息鸿沟。系统1这位“运动员”很难完全吸收和理解系统2这位“学霸”的渊博知识和深层思考。两个模块间的通信效率低下,导致机器人的行动往往无法完美体现其“思考”的深度,限制了其在复杂、动态环境中的表现。

FiS-VLA的革命性突破:统一的“神经系统”

FiS-VLA模型彻底颠覆了传统的分离式架构,提出了“Fast-in-Slow”(快在慢中)的核心理念。它不再需要一个独立的快系统,而是巧妙地将慢系统(一个7B参数的LLaMA2大模型)的最后几层Transformer模块,重新构建为一个高效的执行模块,直接作为快系统使用。
这种设计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1. 无缝知识继承:快系统(执行模块)直接诞生于慢系统(推理模块)内部,天然地继承了其丰富的预训练知识和世界模型。它能“读懂”慢系统传递的中间层特征,实现了思考与行动的深度耦合。
  1. 统一模型协同优化:两个系统在同一个模型中进行端到端训练,共同进化。这就像将认知大脑和运动皮层整合在同一个神经网络中,实现了真正的“谋动并行”。
从此,机器人不再是“思考”和“行动”两个独立单元的简单拼接,而是拥有了一个统一、协调、高效的智能核心。

架构揭秘:异构输入与异步协同

为了让这个统一的“神经系统”高效运转,FiS-VLA引入了两大关键设计:异构模态输入异步运行频率。这正是大模型在物理世界落地应用的关键一步。
  • 异构输入:两个系统各司其职,接收不同的信息。
  • 慢系统2(推理):处理低频的、宏观的信息,如语言指令2D全局图像,用于理解任务意图。
  • 快系统1(执行):处理高频的、局部的实时信息,如机器人自身状态3D点云当前视角的图像,用于生成精准动作。特别是为了处理3D点云,研究者设计了一个轻量级3D tokenizer,赋予了机器人敏锐的空间感知能力。
  • 异步频率:两个系统以不同的节奏工作。慢系统可以“慢思考”,而快系统则进行“快反应”。在实验中,研究者发现1:4的异步频率比(即慢系统运行一次,快系统运行四次)效果最佳。这种机制确保了机器人的推理有足够深度,而动作响应又足够及时,不会因为“想太多”而错过最佳行动时机。

训练的艺术:双系统协同进化

如何训练这样一个复杂的统一模型,确保两个系统都能发挥最大效能且不互相干扰?FiS-VLA采用了精妙的“双系统感知协同训练”策略。
在训练过程中,模型同时优化两个目标:
  1. 为快系统注入动作能力:利用扩散模型(diffusion modeling)的原理,向快系统的嵌入空间注入带噪声的动作进行学习。这使得快系统能够生成概率性且连续的、高度精确的动作序列。
  1. 为慢系统保留推理能力:同时,采用自回归的训练范式,让慢系统继续进行传统的token预测任务(如预测语言或离散动作)。这有效避免了在学习动作生成的过程中,慢系统发生“灾难性遗忘”,从而完整保留了其强大的上下文推理能力。
通过这种同步进行但目标不同的协同训练,FiS-VLA成功地让“学霸”学会了如何指导“运动员”,而“运动员”也变得越来越“聪明”,二者在统一的模型中相辅相成,共同成长。

成果斐然:从仿真到现实的全面超越

FiS-VLA的卓越性能在仿真和真实世界测试中得到了充分验证。
  • 成功率显著提升:在RLBench仿真任务中,其平均成功率达到69%,远超其他SOTA模型。在真实的双臂机器人平台上,“擦黑板”、“倒水”等8项任务的成功率提升超过10个百分点。
  • 控制频率飙升:通过引入“动作分块”(一次性预测多个连续动作)机制,FiS-VLA在保持高成功率的同时,控制频率飙升至惊人的117.7 Hz,是同类模型的数倍。这意味着机器人的动作更流畅、更稳定、更高效。
  • 强大的泛化能力: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当面对未见过的物体、复杂的背景干扰或光照变化时,FiS-VLA依然能保持50%以上的成功率,而其他模型则性能大幅下降。这充分证明了其统一架构带来的强大鲁棒性。

结论:迈向通用智能机器人的坚实一步

FiS-VLA不仅仅是对现有模型的一次简单优化,它代表了一种全新的具身人工智能架构思路。它成功地打破了思考与行动、语义与物理、计划与执行之间的壁垒,为机器人打造了一个真正统一的智能核心。
这项工作让我们看到了未来通用智能机器人的雏形——它们将不再是笨拙的执行者,而是能够在物理世界中进行流畅、智能、高效交互的智能体。随着未来动态调参等自适应机制的引入,FiS-VLA的潜力将被进一步释放,引领我们向着真正的AGI时代迈出坚实的一步。
探索人工智能的无限可能,从关注最新的AI新闻开始。访问AI门户网站 AIGC.bar,获取最全面的AI资讯和深度分析。
Loading...

没有找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