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动纪元5亿融资揭秘:剑指具身Sora,AI大模型未来已来 | AI资讯

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网址
在人工智能(AI)的浪潮之巅,当公众的目光还聚焦于ChatGPT等语言大模型(LLM)和Sora文生视频模型的震撼效果时,AI的下一片蓝海——具身智能(Embodied AI),已经迎来了资本和技术的双重爆点。近日,成立不足一年的具身智能公司“星动纪元”宣布完成近5亿元A轮融资,这一消息无疑为火热的AI赛道再添一把火,也让我们看到了通往通用人工智能(AGI)的另一条关键路径。
这笔由鼎晖资本和海尔资本联合领投的巨额融资,不仅是资本市场对星动纪元团队和技术路线的高度认可,更预示着具身智能正从实验室概念,加速迈向产业化应用的快车道。那么,星动纪元究竟有何魔力?其号称要做“具身领域Sora”的新模型,又将如何颠覆机器人行业?

软硬兼施:打造“乐高式”机器人与统一“大脑”

与许多专注于算法模型的AI公司不同,星动纪元自成立之初就确立了“软硬兼施”的核心战略。他们深知,强大的AI模型需要与之深度适配的物理载体,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
在硬件层面,星动纪元摒弃了“造不如买”的捷径,从最基础的关节模组、电机、控制单元等核心零部件开始自研。这种策略带来了两大优势: 1. 模块化与通用化:通过标准化的核心组件,星动纪元可以像“搭乐高”一样,快速构建出形态各异的机器人,无论是全尺寸人形机器人星动STAR1,还是轮式机器人星动Q5,都能在统一的硬件平台上实现。 2. 成本控制与性能优化:自研核心部件意味着对成本和性能拥有绝对的掌控力,为后续的商业化量产和技术迭代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软件层面,星动纪元早在去年12月就推出了VLA模型ERA-42,用一个统一的“大脑”来控制旗下从五指灵巧手到人形机器人的全谱系产品,实现了底层控制的协同与统一。
这种软硬件一体化的闭环生态,是星动纪元区别于其他竞争者的关键壁垒,也是其能够快速迭代和落地的根本保障。

VPP模型:重新定义机器人学习范式的“具身Sora”

如果说软硬件结合是星动纪元的“身体”,那么其在今年5月开源的生成式机器人大模型VPP(Video Prediction Policy),则是其引以为傲的“灵魂”,也是其敢于对标Sora的底气所在。
VPP模型与传统机器人模型的区别,正如Sora与ChatGPT的区别:
  • 传统VLA模型(类似ChatGPT):遵循“感知-理解-行动”的模式。机器人需要先通过传感器理解当前环境和指令,然后再规划并执行动作。这是一种反应式的学习,对高质量的真实机器人数据依赖极高。
  • VPP生成式模型(类似Sora):VPP能够直接学习海量的视频数据(无论是人类活动视频还是其他机器人的工作视频),并从中“悟”出物理世界的规律。它能像Sora预测视频后续帧一样,预测出任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场景变化。
这种“预知未来”的能力,让机器人不再是被动执行者,而是拥有了前瞻性。VPP模型可以在150毫秒的极短推理时间内,以6至10Hz的频率预测未来,并以超过50Hz的频率控制机器人执行动作。这意味着机器人可以更流畅、更快速、更主动地完成复杂任务,同时大大降低了对昂贵且稀缺的真机训练数据的依赖。这无疑是具身智能领域的一次范式革命。

全球化商业落地:从工厂到商场,AI已来

再前沿的技术,最终也要回归商业价值。星动纪元在商业化落地方面展现出了惊人的速度。截至目前,公司已交付超过200台产品,并手握数百台量产订单。更值得注意的是,其海外市场自年初布局以来,已占据订单总量的半壁江山,全球市值排名前十的科技巨头(除特斯拉外)均已成为其客户。
这背后,是其清晰的场景化应用策略: * 工业场景:与北自所合作,将STAR1人形机器人部署在真实工厂中,进行搬运、分拣、扫码等任务的实地训练,解决制造业“最后一米”的自动化难题。 * 服务场景:与海尔、世纪金源等产业伙伴联手,让Q5轮式机器人在商场门店中承担导购等角色,探索AI在商业服务中的无限可能。
从清华大学的孵化项目,到如今的行业明星,星动纪元创始人陈建宇(师从机器人领域泰斗Masayoshi Tomizuka教授)及其团队,正凭借对模型和机器人本体的深刻理解,推动具身智能从理论走向现实。
星动纪元的崛起,是整个AI行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当大模型赋予机器“思考”的能力后,如何让机器拥有与物理世界交互的“身体”,成为了通往AGI的必经之路。星动纪元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由AI驱动的机器人新纪元,或许比我们想象中来得更快。
想要获取更多前沿的AI资讯、AI新闻和深度分析,欢迎关注AI门户网站 AIGC.bar,与我们一同见证人工智能新时代的到来。
Loading...

没有找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