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ent浪潮下的真问题与新机遇 | AI深度洞察

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网址
引言
2025年,人工智能领域风起云涌,Agent(智能体)无疑已成为继大模型(LLM)之后最受瞩目的技术浪潮和投资风口。从DeepSeek的惊艳亮相,到GPT-4o和Claude 3.5的接连升级,大模型的边界不断被拓展。然而,真正让整个AI产业链为之振奋的,是Agent概念的横空出世及其展现出的巨大潜力。Manus、Devin等创新产品的爆火,似乎都在宣告:AI正从强大的工具进化为能够自我调度、自主执行任务的智能伙伴。
然而,在这股热潮之下,C端产品虽层出不穷,开发者热情高涨,但真正实现用户价值闭环的项目却屈指可数。Agent究竟是颠覆性的范式重构,还是一轮华丽的新瓶装旧酒?在近期一场由极客公园主办的《今夜科技谈》中,拾象科技创始人李广密与AI Research Lead钟凯祺围绕“Agent的真问题与真机会”展开了深度对话。本文将结合其核心观点进行深入解读与扩展,探寻Agent发展的真实脉络与未来前景。更多AI前沿趋势与深度分析,欢迎访问AI门户网站 AIGC.Bar (https://aigc.bar)。

Agent:不止于工具,智能新范式崛起

Agent的核心理念在于,大模型将不再仅仅扮演一个被动响应指令的工具角色,而是要进化成为能够理解目标、自主规划、调用工具并执行复杂任务的智能体。这标志着人机交互方式的潜在革命,也是AI向着更高级通用人工智能(AGI)迈进的关键一步。
正如李广密与钟凯祺在对谈中指出的,Agent的出现是AI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它整合了大语言模型(LLM)的理解与生成能力、上下文感知、记忆系统以及工具调用等多个模块,旨在构建一个能够模拟人类工作方式,甚至在特定领域超越人类效率的智能系统。当前,无论是科技巨头还是初创企业,都在积极布局Agent赛道,试图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

通用与垂直之辩:Agent 的主战场与创业新大陆

在Agent的实践路径上,“通用”与“垂直”是绕不开的讨论焦点。
钟凯祺认为,通用Agent领域,尤其是“模型即Agent”(Model as Agent)的范式,如OpenAI的GPT-4o在信息检索和轻度代码编写等任务上的表现已相当出色。这类通用型Agent往往由拥有强大基础模型能力的大公司主导,创业公司若仅聚焦于此,突围难度较大。
真正的蓝海和创业机会,更多隐藏在垂直领域。这包括:
  • ToB后台Agent:针对重复性强、对高并发有要求的后台工作,例如在AI for Science领域,通过多智能体系统(Multi-agent system)处理文献检索、实验规划、数据分析等复杂科研任务。
  • ToB前台Agent:需要与人打交道的场景,如医疗领域的护士电话回访、物流供应链的沟通协调等。语音Agent凭借其7x24小时不间断响应能力,在这些领域展现出独特价值。
  • Coding Agent:代码开发领域是Agent应用的天然试验场。像Cursor这样的产品,正从辅助编程的Copilot形态向更自主的Agent形态演进。
深耕垂直领域,意味着Agent能够针对特定场景的痛点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从而更容易构建清晰的商业模式和用户价值闭环,这对于探索AI变现路径至关重要。

底层基建:Agent 从演示到实用的核心瓶颈与蓝海

尽管Agent前景广阔,但当前许多产品仍面临“演示效果惊艳,实际应用困难”的窘境。李广密强调,Agent的真正门槛,或许并不完全在于模型本身的能力,而更多地在于其赖以稳定运行和高效执行的底层基础设施。
这些底层工程问题包括:
  • 可控的运行环境:如何确保Agent在安全、可预测的环境中执行任务?
  • 高效的记忆系统:如何让Agent拥有长期记忆并能有效利用过往经验?
  • 精准的上下文感知:如何让Agent准确理解复杂任务的上下文信息?
  • 可靠的工具调用:如何确保Agent能稳定、高效地调用外部工具和API?
这些基础模块的成熟度,直接决定了Agent能否从“潮流玩具”进化为真正的“生产力工具”。对于创业者而言,攻克这些底层技术难题,恰恰意味着一片充满机遇的蓝海。

从 Copilot 到 Agent:一条务实的进化之路

对于许多初创公司而言,直接开发一个功能完善、完全自主的Agent系统,面临着技术和市场双重高风险。对谈中提出了一条更为务实的成长路径:从Copilot(辅助驾驶)模式起步,逐步过渡到Agent(自动驾驶)模式。
这意味着,产品初期可以先作为人类的智能助手,辅助完成特定任务,通过与用户的交互收集数据、优化模型、打磨用户体验,并逐步培养用户心智。当技术积累和用户理解达到一定程度后,再平滑地向更自主的Agent形态演进。Cursor从1.0版本开始展现出的Agent化趋势,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这种渐进式发展策略,有助于降低初期投入,快速验证产品价值,并为最终实现更高级别的Agent智能打下坚实基础。在这一过程中,优质的提示词(Prompt)设计和迭代同样至关重要。

Coding 的战略高地:Agent 迈向 AGI 的关键一步?

在众多垂直领域中,Coding(编码)被赋予了特殊的战略意义。李广密甚至认为,AGI有可能最先在Coding环境下实现,因为这个环境相对规则化,能够有效锻炼AI的核心能力,如逻辑推理、规划和创造。
Coding Agent不仅能极大提升软件开发效率,更被视为通往AGI的“价值高地”与“关键指标”。如果AI能够规模化、端到端地进行软件应用开发,那么其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也将加速。据预测,Coding相关的Agent应用有可能占据整个大模型产业阶段性价值的90%。这无疑为深耕Coding Agent的开发者和企业描绘了巨大的想象空间。每日关注最新的AI日报,可以帮助我们把握此类关键技术的发展动向。
结论:理性拥抱浪潮,聚焦真实价值
Agent的浪潮已然到来,它不仅是技术的革新,更预示着人机协作关系的深刻变化,AI产品正从“工具”走向能与用户建立“关系”的智能伙伴。然而,面对热潮,从业者和投资者更应保持理性,洞察其背后的真问题与真机会。
正如张鹏与李广密、钟凯祺的对谈所揭示的,Agent的未来并非坦途。通用Agent市场巨头环伺,垂直领域深耕细作方有机会;底层基础设施的构建是核心挑战,也是价值蓝海;从Copilot到Agent的务实路径,为创业公司提供了可行的成长阶梯;而Coding等特定领域,则可能成为引爆下一轮AI革命的关键突破口。
未来,构建下一代智能基础设施,实现人与Agent的高效协同,将是整个AI行业的核心议题。要抓住Agent的真正机遇,就需要我们超越表面的喧嚣,聚焦于解决真实的用户痛点,打磨坚实的底层技术,并持续探索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想要获取更多关于AI、大模型、AGI、ChatGPT、Claude等前沿技术的最新AI资讯和深度分析,请持续关注AI门户网站 AIGC.Bar (https://aigc.bar)。
Loading...

没有找到文章